青年报学生记者团走进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10后”对话金牌讲解员,在历史里寻找明天的答案
2025-08-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徐红清/文 施剑平/图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全面抗战的首场大型会战,纪念馆在展陈设计中如何平衡‘悲壮叙事’与‘精神传承’?”“您作为讲师团的一员,个人情感投入最深的是哪个瞬间?”“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8月21日,来自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等多所学校的青年报学生记者走进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在参观《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上海抗战主题展览》后,与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徐沁展开采访和交流。活动最后,徐沁老师带领学生们共同呼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激励青年学子以这句话作为前进动力和奋斗方向。

作为市委宣传部、团市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光荣之城 青年行”2025年上海青年学生记者团红色寻访活动的重要内容,本次寻访以“红色文化+斗争风云”为主题,依托青年报社学生记者团,通过参观访谈形式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历史。2025年重新开放的淞沪抗战纪念馆突破传统纪念模式,推出“可体验、可共创、可带走”的互动模块,将抗战历史转化为沉浸式的教育体验。

学生记者们首先参观了《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上海抗战主题展览》,展览以丰富的史料、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物展品,全方位展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上海人民在14年抗日战争时期为民族独立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史画卷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伟业,让学生记者们对这场全面抗战的首场大型会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记者们被展览中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上海高校建筑被毁的照片深深触动。上海市江浦实验学校的王亦一同学表示:“照片里校园在战争中被损毁的景象,与我当下学习生活的校园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当下生活的幸福。”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的胡天麒则更深刻地意识到:“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

参观结束后,学生们围绕展陈设计、红色文化传播等话题对徐沁主任进行采访。当被问及如何创新抗战历史宣传教育时,徐沁介绍了纪念馆利用新媒体技术吸引青少年的做法。她特别强调:“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要把它化作学习的动力。”这番话让小记者张芮萌深受触动,表示要将革命先辈的抗争精神延续下去。

在互动交流中,徐沁对学生记者们提出殷切期望:“要把个人的梦想、个人命运和祖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她特别提到,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者眼中的光”,这代表了青少年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来自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的邵如依表示,以学生记者的身份走进红色场馆,让她多了一分使命感,去思考“如何向同龄人更好地传播我所看到的”,未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想通过短视频、周边文创、漫画等当下同龄人喜欢的形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

“在九三大阅兵即将来临之际,徐沁老师带我们呼喊出了那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小记者朱妍哲动情地说,“我相信我会以这句话作为我前进的动力,并以此来汲取奋斗的方向。”这句铿锵有力的青春誓言,道出了所有参与活动学生记者的心声,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的决心。

此次活动是“光荣之城 青年行”2025年上海青年学生记者团红色寻访活动的第四场活动,通过让学生以青年报学生记者的身份走进红色场馆,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历史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如展陈所展现的,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黑体字,而是可以带走的温度,更是可以种下的未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徐红清/文 施剑平/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