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笼内外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上海体育馆内,UFC格斗之夜的聚光灯划破夜色,八角笼中迸发的肌肉碰撞,是中国武者走向世界的激情叙事。这不仅是力量与技巧的极致博弈,更是一场关于武道精神的盛大展演——在电光石火的攻防转换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拳腿交锋的“暴力美学”,更是中国武者淬炼自我、追寻武道、为国争光的精神内核。
今年初夏,上海本土综合格斗赛事“申城决”擂台上的一幕令人动容:上海选手张元带着未愈的伤势毅然登场,顶着剧烈疼痛的他在压轴战中落败,结束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全胜纪录。原本,他是可以借受伤退赛,保全纪录的。面对失败,他的目光却依然清亮:“格斗与中国武术一脉相承,都是修心立德的旅程。”这位在擂台上锋芒毕露的武者,平日里的爱好与寻常青年并无二致。刚柔并济的生命状态,恰是中国武道精神的最佳注脚。
这让我们不禁想起咏春宗师叶问。银幕上“我要打十个”的豪言终究是艺术渲染,现实中的武者更崇尚“仁者无敌”的哲学。正如周杰伦在《双截棍》中唱诵的武学真谛,中国武术追求的从来不是好勇斗狠,而是茶香氤氲间的点到即止,是“以和为贵”文化基因的外化显现。
这种哲学正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上海特警队训练场上,巴西柔术的缠斗技巧被赋予全新使命。执法人员追求的并非简单制敌,而是通过精准控制实现文明执法——既能保护自身安全,又能最大程度保障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格斗技从此超越了胜负之争,升华为守护城市文明的智慧解决方案。
八角笼常常被用作现实困境的隐喻,但中国武者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突围从来不在拳脚之间,而在精神维度。当UFC粉丝嘉年华席卷沪上商圈,当亲子格斗教学与武道体能大赛点燃全民热情,我们看到了一种更深层的城市文明图景——体育精神正突破赛场的边界,融入城市肌理,成为海纳百川的上海文化新注脚。
在这座永远沸腾的城市里,每个人都在面对自己的“八角笼”。而中国武者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告诉我们:真正的胜利,不在于击倒多少对手,而在于无数次倒下后依然站起的勇气;不在于挣脱所有束缚,而在于在约束中寻得精神的自由。这或许就是当代武道精神最动人的启示——既要敢于出拳,更要懂得收拳,因为拳锋所向,亦是心之所往。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