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大学生创意和巧思,赋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王思琪
今年暑假,回应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居住微需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寻“源”塑“新”——“设计+”空间社会实践团队聚焦上海城市街道与周边社区的生活居住空间、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需求,在长宁区、浦东曹路镇、高行镇、星火村、群乐村等街道社区开展微更新活动,通过修补生活场景、激活服务边角、织牢社区关系、唤醒街巷记忆等更新实践,为城市居民提升生活品质。
在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更新项目的深入推进下,长宁区华山儿童公园如今迎来全面焕新。此次,项目组经过前期走访调研,收集当地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的需求和意见,如加入交互式建筑、更新老旧的园区设备、增添精美墙绘等。其间,团队邀请了社区的小朋友们共同参与到公共空间的更新与创造中,共同打造“亲子复愈”空间,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加安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游乐空间。
在浦东新区星火村,项目团队则为乡村的公共空间的更新与改造出谋划策。通过前期调研、民众走访、设计方案探讨,并与村委会领导开会讨论,结合星火村产业发展布局和乡村环境改造规划,筹划设计方案。最终,建成落地以红色议事厅代表的“一厅”,以党史宣传廊为代表的“一廊”,和以海棠园为代表的“一园”。项目建设落地后,广受好评。
在浦东新区群乐村,项目团队为村庄的美化、环境提升、公共空间更新等一系列问题交出精彩答卷,将群乐村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元素融入乡村环境建设中,也更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今年暑假,学院团队还在曹路镇所辖六个社区持续开展城市社区空间微更新社会实践,通过社区微更新,实现治理“软”更新。其中中虹家园、阳二社区、星颂社区、曹路居委会等社区的更新改造更是社区全民参与,老旧围墙化身艺术长廊,全民共绘文化新风。
在参与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刻意识到,微更新不是简单“刷刷墙”,而是要把安全、环保等更多倡导的理念种进居民心里。最终,集安全用电科普、垃圾分类互动、邻里议事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角惊艳亮相部分社区。而在中虹家园社区,中医文化也巧妙融入社区改造中,既提升社区的美学价值,也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步履不停。寻“源”塑“新”团队已在长宁、浦东新区等街区深耕,并将持续铺展这张“小而美”的更新长卷。同学们期待,以专业设计空间,以空间滋养生活,持续提升社区品位与居民幸福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王思琪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