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走向世界的大门!当代青年舞蹈双年展开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中国舞者与世界对话的距离正在缩短,借助当代青年舞蹈双年展,我们要为中国当代舞者叩开走向世界的大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副总经理兼节目总监陈理向记者分享道。8月27日下午,2025SIDCT当代青年舞蹈双年展(以下简称“双年展”)于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开幕。8月27日至31日,在为期五天的节展期间,来自全球4大洲14个国家的20位重量级艺术节总监、剧场掌门人与策展人齐聚申城,将与国内舞蹈学者、评论家及新生代编导力量一起,见证并参与一场中国现当代舞蹈新生力量的集中检阅与深度对话。
本届“双年展”以“薪火”为主题,通过主舞台展演、片段展示、推介会、主旨论坛、影像放映、工作坊和户外舞台七大板块,全方位地展现中国青年编导的前沿创造力。这些青年艺术家们,深植于当代中国这片养料丰富的文艺沃土之上,在全球当代艺术语境中不断碰撞裂变,迸发出革新“火光”,并向世界宣告中国现当代舞蹈艺术正自信地步入国际舞台。
架起一座桥梁,助推中国青年艺术家走向国际舞台
本届“双年展”邀请的国际嘉宾阵容堪称华丽,包括英国萨德勒之井剧院艺术总监、巴黎城市剧院节目总监、法国蒙彼利埃舞蹈节艺术总监、美国雅各布之枕舞蹈节节目总监、意大利翡冷翠艺术节总监、德国达姆施塔特国家剧院舞蹈总监、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中心首席执行官、韩国首尔国际舞蹈节组委会主席等,堪称国际现当代舞蹈界的“决策者天团”。
在为期五天的“双年展”期间,嘉宾们将观看十余部各具风格的现当代舞蹈作品表演或影像,一站式领略当代中国青年编导的多元艺术风格;通过片段展示、推介会等活动深入挖掘具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和创新作品,为其提供合作机会与国际舞台。同时,他们还将与国内舞蹈业界深度对话,围绕“中国当代舞的语言觉醒”“用肢体连接中国与世界”等多个主题,从创作本体、国际合作、制作模式等维度,共同探讨中国现当代舞的发展与未来,全方位把脉行业脉搏。
布鲁诺·海恩德里克斯是黑森州国家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早在2019年,他就来上海参加过双年展,“那次上海之行,让我印象深刻,作品质量非常高。”也是那一年,通过双年展,布鲁诺认识了谢欣舞蹈剧场,并委约谢欣进行舞蹈创作,从而开启了谢欣舞蹈剧场的欧洲巡演之路。
“不到一周,能看到十余部作品,想想就很兴奋。平时,要想看完这些演出,我们要花一个月时间,四处奔波,发掘作品。”让布鲁诺·海恩德里克斯异常兴奋的是,借助双年展平台,可以更加高效、集中地筛选中国的优秀现当代舞蹈作品,发掘中国舞蹈新生力。
中国青年舞蹈家谢欣分享道,2019年,在首届双年展上,谢欣舞蹈剧场上演了《一撇一捺》,今年,作为开幕演出,舞团带来了新作《萨蒂之名·春之祭》。这次中国舞蹈作品的集中展示将盛况空前,让中国舞蹈力量“被看见”,并为走向国际舞台提供诸多可能性。
活动精彩纷呈,全方位呈现中国青年编导群像
记者获悉,本届“双年展”由主舞台展演、片段展示、推介会、主旨论坛、影像放映、工作坊和户外舞台七大板块构成。其中,主舞台展演的《萨蒂之名·春之祭》《尤物公园》《俑Ⅲ》《灵·神曲·浅笑》《民间的舞蹈》《隐匿的风景》《蝴蝶岛》7部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既可以看到传统中国肢体语汇的当代呈现,也可以看到身体表达可能性的探索与实践;既有对现代生活与人性的审视和思考,也有对个人生命体验的抽象化艺术表现。中国的舞蹈作品并没有一种固定范式,他们可以让世界舞蹈界大咖进一步打破对我们的刻板印象,看到不同作品的魅力。”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副总经理兼节目总监陈理补充道。
此外,《迁徙》《悠悠视界》纪录片、《风景区·集锦》三部舞蹈影像的放映则从镜头语言的角度,拓展了舞蹈艺术的叙事维度。而“片段展示”板块所呈现的16部原创作品片段,为嘉宾们全方位展示了当代中国的青年舞者极具个性的身体表达、对舞蹈的多元理解和蓬勃创作活力,让更多优秀的中国现当代舞蹈作品走向海外成为可能。本届“双年展”还将开展《为孩子编舞》《八段锦和六字诀》等6场工作坊活动。
一直以来,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始终致力于挖掘与培育本土青年艺术力量,催化创新,探索舞蹈艺术表达的无限可能。从2019年开始,国舞剧场持续推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青年孵化平台”项目,为青年舞蹈编导提供资金、场地、技术等方面的扶持,累计孵化并首演了40多部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并不断助推中国青年编导作品走向国际。早在2019年,剧场就曾资助谢欣舞蹈剧场赴欧洲巡演;2024年,司徒嘉怡作品《看不见的城市》也入选了国舞剧场青孵平台“走出去”2025国际巡演计划,入选后,剧场将为作品的国际巡演提供经费支持。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总经理张博文表示:“近年来,中国现当代舞蹈艺术蓬勃发展,积攒了一大批有才华、有创意的青年编创人才与作品,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引起关注。而我们发起双年展的初衷,就是希望为中国当代青年舞者和舞蹈团体提供一个展示与国际交流的平台,让世界的眼光关注中国现当代舞蹈的发展,看到中国最优秀的现当代舞蹈新生力量,进而促成国际多元文化创作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希望以现当代舞蹈这一国际舞台上的通用语汇,以更为国际所接受的方式,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