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自然与时尚的生活美学,“小红书市集”烟火气里的青春创业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视频
如何打造一场兼具烟火气与生活方式的新型市集体验?记者在小红书首个线下市集上发现,在这里,市集不再是单纯的交易,而是一场沉浸式的生活方式之旅,更是年轻创业者展示梦想与才华的舞台。
95后“万物生”主理人牛田欣用手工编织材料包传递手工乐趣,00后“拥抱公园”主理人倪蔻用自然元素打造创意服饰传递温暖,她们在小红书社区开启创业之路,将兴趣转化为副业和事业,让更多人在这场市集里,感受到生活的多样美学。
环境设计博士的编织梦
用材料包传递手工乐趣
在市集的一角,记者发现,“万物生”摊位摆满了色彩鲜艳的手工编织材料包,摊主牛田欣和市集观众面对面交流,让更多人理解她的创作理念。她设计的粉色编织花带,宛如一片绚烂的橘子花海,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自然之美。95后环境设计专业在读博士牛田欣因对手工编织的热爱,在小红书开启了一段别样的创业路。
在大学学习之余,牛田欣发现了自己对手工的浓厚兴趣。她喜欢将室外的自然景观,通过手工编织的方式“搬”进室内,营造出充满生机的自然氛围。牛田欣从小就对手工有好感,但真正接触并自学手工编织是在两年前。
最初,牛田欣只是想为家里增添一些色彩,当看到自己的编织成果时,满心的成就感让她萌生了分享手工编织乐趣的想法。“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手工编织的魅力,小红书的用户以年轻人为主,大家更注重分享和交流,又有社区氛围。因为很多小伙伴喜欢我做的手工品,想知道材料哪里购买,也想尝试编织。于是,我自然而然地在小红书上开启副业。”牛田欣的店铺主要提供手工编织材料包,让顾客能亲手 DIY。这种方式不仅能让顾客深度体会手工编织的乐趣,还能激发大家的创造力。
在设计上,牛田欣也独具创意,她会根据不同主题搭配颜色方案,比如紫色花带会与主色调相配套,还会加入绣球花、苔藓等元素,让作品更显自然灵动。即便设计过程中需要边做边调整,她也乐在其中,因为这既是学习也是成长。对她而言,手工编织不仅能缓解学习和研究的压力,提供情绪价值,还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每到冬天,她的材料包一天就能卖掉几百份,这份受欢迎的程度也展示了年轻人对编织的兴趣。
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让创意服饰传递温暖
在市集的另一处,记者发现,“拥抱公园”摊位展示着一件件充满自然气息的创意服饰和饰品,这些独特的作品出自小红书“拥抱公园”主理人倪蔻之手。凭借对服饰设计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她将自然与时尚完美融合。
小时候,倪蔻就喜欢收集各种自然元素,蝴蝶的翅膀、不同形状的树叶,都会被她精心制作成标本或装饰品。大学时,倪蔻爱上了徒步旅行,在大自然中她收获了众多设计灵感。一次山间徒步时,山石独特的纹路吸引了她的注意,那纹路像极了一只大蚂蚱,她当即决定将这份自然之美收藏起来。“收藏这些自然元素,就像拥有了某个时间片段,握住了秋天的一个角落。”正是这份热爱,让她开始尝试将自然元素融入饰品设计,制作出项链、耳环等可佩戴的饰品。
倪蔻的创业契机,源于一次偶然的经历。在上海实习期间,她穿着一条自己改造的裤子出门,没想到竟被路人追问购买链接。“当时有人问我裤子在哪买,我突然就想,为什么不能把自己改造的东西打造成产品?”这次意外的关注,让她萌生了将手工改造服饰和饰品商业化的想法。在倪蔻的摊位上,每一件手工改造的服饰和饰品都独一无二。她会用落叶、落果等自然材料进行创作,赋予作品自然的质感与美感。“我想用这些美好的小物品,让更多人感受到自然带给人的力量和手工的温暖。通过小红书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我的设计理念,感受到自然与时尚碰撞的美好。”
两位年轻摊主的创业故事是众多主理人的缩影,她们在烟火气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热爱,为生活注入更多的温暖与美好。“正值秋季换新,我们邀请全国100余位商家来到上海,让消费者现场看见、触摸好东西。未来还将持续举办线下市集,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打造最真实的市集体验。”小红书交易市场负责人来克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视频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