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家庭“小爱”和慈善“大爱”结合,这位新娘“自导自演”慈善婚礼
2025-08-3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8月31日,上海市民政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申情海誓 善爱同行”上海慈善周“久久爱的幸福节”慈善集体婚礼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作为上海慈善周的重要组成部分,“久久爱的幸福节”已成功举办三届,其理念就是将“喜事”和“善行”结合起来,将家庭“小爱”和慈善“大爱”结合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慈善婚礼的执行编导之一单诗淇还有一重身份是新娘,她分享道:“既能参与自己参与策划的婚礼,又能作为上海中心特色婚姻登记点的首对新人,在上海之巅完成人生的重要仪式,这必将成为我们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  新娘策划慈善婚礼  ※  

95后新人单诗淇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创始人,前期她就接到了策划这场慈善集体婚礼的任务。转念一想,自己恰好好事相近,不如自己也参加集体婚礼,省去了单独筹办的麻烦。

单诗淇告诉记者,自己平时策划的具有仪式感的活动非常多,但面对自己的婚礼时,却打过退堂鼓。“作为新上海人,在上海打拼不易,哪怕是订婚仪式、领证也是忙中偷闲搞定的。我们青岛有个传统,新人在领证前需要举办一个订婚仪式,但因为我们太仓促,很多摄影、化妆都没档期。”

“我的工作真的太忙了,坦白地说,我没有很大动力办自己的婚礼,但不办,总觉得缺点什么。这次好了,既完成了一项工作,又同时满足了女生穿上婚纱拥有一场婚礼的愿望。”单诗淇吐露说。

单诗淇和先生王君吉是高铁上相识的,原来当年在读研究生的她每周要坐高铁去常州给高中生上戏剧课,恰好遇到了邻座的先生,两人开启了一段缘分。

幸运的是,今年8月8日,上海中心特色婚姻登记点开放试点登记那天,单诗淇夫妇又成为当天首对登记的新人。“把我的生活和事业结合到一起,真是太完美了。”单诗淇告诉记者,自己本科、研究生和工作都在上海,来沪多年却从没去过上海中心。这次能在上海的最高楼领证,十分荣幸。

既是慈善婚礼的导演,又是参与婚礼的当事人。为了这场“自导自演”的婚礼,单诗淇费了很多心思。“我和团队成员在前期策划时,采访了参与婚礼的35对新人,询问他们和慈善之间的关系。不少新人的慈善故事很打动我。让我非常认真地思考慈善的意义,未来我也会积小善。”

参与慈善婚礼的新人中还有两位新娘的慈善故事尤为感人。新娘熊小凤高中时曾受爱心人士资助完成学业,心怀感激的她连续9年组织校友团队默默资助母校贫困生,不求回报。新娘潘佳卉则连续六年每月进行小额捐款,以微小而持久的力量传递善意。

来自四川的新娘熊小凤告诉记者,考虑到一个人未必能长久坚持下去,她就将资助的想法告诉了不少校友,得到了共鸣。

  ※  千架无人机翩然升起  ※  

这场特别的集体婚礼,不仅是35对新人爱情的见证,更是上海慈善周“久久爱的幸福节”传递善意的温暖舞台。

市民政局与浦东新区领导为新人颁发婚书并送上祝福,勉励他们弘扬慈善精神、共建幸福家庭、永葆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

活动尾声,千架无人机翩然升起,在申城的夜空中绘出“申情海誓 善爱同行”的璀璨画卷,呈现科创与人文交互的浪漫体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