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做CT,没有床睡只能睡床垫!515斤,上海“第一胖”开启减重之路
2025-09-0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为生命卸下重负,我不想在黑暗中摸索了!”因为肥胖,林楠(化名)无法进行CT核磁共振检查,曾被医院拒诊;家里的床板被他睡塌了好几张,只能睡在床垫上;出门时,遇到的异样眼光让他几乎不敢迈出家门;几份工作都因他无法自控地打瞌睡而无奈放弃。

9月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会议室里,29岁的林楠坐在一群白大褂中间,515斤的体重和181厘米的身高,让他的身影格外显眼。当天,由该院体重管理与代谢病中心发起的“寻找沪上第一胖”公益减重行动正式启航,林楠作为最终入选者,将接受全程免费的药物治疗、减重手术等系统化健康管理。林楠说,他的目标是未来三年从515斤减重至200斤及以下,重新拥抱正常人的生活。

  ◆  被体重“绑架”的人生  ◆  

林楠的肥胖似乎从出生就已注定,一个“八斤半”的小胖子,体重以每年十斤的速度稳步增长。初三时,体重逼近200斤,此后十几年,他与体重的对抗陷入了无尽的绝望。

高中毕业时,近300斤的体重带来了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问题。室友发现他会在睡梦中突然坐起,那是身体因窒息发出的求救信号。嗜睡和鼾声不仅影响学业,还让他的社交变得困难重重,最终只能休学。休学的两年里,体重更是从240斤暴增至360斤。

肥胖严重影响到了林楠的生活。家附近小区的侧门太窄,他挤不进去,只能绕远路;上厕所后清洁不便,让他总担心身上有异味,给别人添麻烦;职场上,三份工作都因他上班睡觉而泡汤,老板的误解让他倍感委屈:“我真的控制不住。”

求职的艰难、社会的偏见、“你连自己的体重都管不好”的指责,让他陷入了自卑。他开始不愿意见人,讨厌社交,害怕出门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

直到2023年,身边朋友多次发现他睡觉的时候突然没有呼吸,不喘气的时间挺长,林楠才终于意识到:“现在的胖,已经不是我自己能解决的了。”第一次去医院检查,体重已经到了500斤,自己也尝试打过一些减肥针,体重还是很反复。

  ◆  减肥屡战屡败,却抵制不了“炸鸡”  ◆  

因为父母的体重都正常,林楠将自己肥胖的根源归咎于小时候的叛逆:父母不让吃的,他偏要吃。小时候常在外面买东西吃,回家后还能再吃一顿,对外面食物的偏爱让他的饭量越来越大,不吃就难受。他不挑食,各种饮料来者不拒,尤其喜爱煎炸食物,长大后还常吃夜宵。

就在上个月,医生还意外发现,他今年8月份的外卖订单费用多达6000多元,其中80%以上是炸鸡。

林楠的减肥历程满是希望与失望的反复交替。15岁时,体重达到220斤,家长送他去暑期减肥训练营。一个多月瘦了40斤,可出营后,体重迅速反弹。“第一次瘦下来感觉整个人都变好了,以为再也不会胖了,没想到只是奢望,两三个月就又回到了原来的体重。”

17岁时,体重增长到250斤,林楠再次走进减肥训练营。坚持两个月瘦了40斤,但长时间的训练让他失去了快乐。出营后,他和营友吃了一顿自助餐,把老板都吃怕了。回家后,管不住嘴的他很快又胖了回去。

大二时,他第三次进入减肥训练营,结果一个多月后因右脚骨裂退出,随后体重反弹得更厉害,心理创伤也愈发严重,他彻底封闭了自己。

此后,他在网上找了很多减肥方法:16+8饮食法、控制热量、每天睡醒就喝一杯黑咖啡……但体重稍有下降就进入平台期,焦虑感随之而来。同时,膝盖和脚踝的疼痛也让他一次次放弃减重。

这样“减肥-反弹”的循环,让林楠看不到希望,但是对于“吃”这件事却始终停不下来。“只要体重秤两天没变化,我就烦躁得想砸东西。每次放弃后,负罪感和焦虑感让我吃得更多,陷入越胖越躲、越躲越能吃的恶性循环。”林楠痛苦地说道。

  ◆  公益接力,让他开启“生命重启计划”  ◆  

今年7月,林楠在短视频上刷到新华医院的“公益减重”活动,他第一时间填了报名表。“我不想再在黑暗里摸索了。”他深知,要让自己瘦下来,必须借助医疗机构的专业力量。

经过新华医院普外科、内分泌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的评估,林楠因严重肥胖及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成为公益行动的核心救助对象。社会公益力量也纷纷伸出援手:上海书画院艺术家徐旭峰设计了“享瘦布袋包”,用祥云图案传递健康祝福;爱心企业匠造烘焙为报名者赠送“零蔗糖杂粮吐司”,倡导健康饮食;医院为林楠准备了加固病床,还建立了“多对一”沟通群,营养师、心理医生随时解答他的饮食和心理困惑。

“面对林楠的极端体重,单一手段很难奏效。”新华医院体重管理与代谢病中心执行主任李博介绍,团队为林楠制定了“三阶梯”综合治疗方案。

第一阶梯是前期准备,以生活方式干预结合药物治疗为主。目前林楠已入院接受全面术前评估,营养师为他每日定制餐食。同时,医生为他开具药物方案,每周注射斯美格鲁肽抑制食欲,搭配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奥利司他排油,“这是一套组合拳,既能快速减重,又能为后续手术创造条件。”

第二阶梯是核心治疗阶段,即减重代谢手术。等林楠体重减少50斤以上且身体条件达标后,医院将为他实施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手术能从根源上改变消化吸收结构,大幅降低体重反弹风险,全球数十年的研究表明,这种手术对重度肥胖患者的减重效果显著,且反弹概率最低。”李博解释道。

第三阶梯是终身管理。术后医院团队将对林楠进行为期3年的长期随访,定期监测他的体重、代谢指标,提供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我们会定期向社会公布他的治疗进展,普及科学减重知识,减重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长期坚持健康习惯。”

“林楠的故事,是无数肥胖者的缩影。”李博坦言,门诊中很多患者并非“懒”或“贪吃”,而是被代谢异常、心理压力和社会偏见所困。“重度肥胖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需要科学的医疗干预和全社会的理解。”

记者了解到,此次“寻找沪上第一胖”公益活动吸引了1619人报名,1000多人走进门诊。“有人体重不算特别大,但已出现代谢紊乱;有人像林楠这样重度肥胖,却还没发展成糖尿病。”李博说,为了接诊这些患者,医院周末加开全天门诊,增派医生坐诊,“大家的需求各不相同,但核心都是想找回正常生活。”

“每个想做体重管理的人,最重要的是自己有颗想坚持的心。”李博说,这是林楠未来最大的挑战,也是这场公益行动的核心所在。如今,林楠已经踏上了他的减重之路,在医生、家人和社会的支持下,他向着“正常人的生活”坚定迈进,也期待他能成功摆脱肥胖的束缚,重获新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