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从红色场馆到高校课堂的抗战精神传承
2025-09-0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刘昕璐 刘秦春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令世人瞩目。在这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时刻,从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沉浸式团课,到黄旭华之女黄峻与上海交大学子共观阅兵的动人场景,再到上海体育大学师生热议强国使命,多元活动生动展现了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

让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成为最生动的党团史课堂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组织了纪念馆讲解员、全体职工、青年骨干、物业服务职工等30余人进行了集中观看,大家反响热烈。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馆长洪颖哲激动地说:“今天观看阅兵式,我内心无比激动。阅兵式充分展现了我军在党的领导下冲锋陷阵、不怕牺牲、浴血斗争的昂扬精神风貌。‘吾辈当自强’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回响,这激励着我作为一名红色场馆负责人,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不仅要抓好抓实本馆党团史宣传教育工作,还要立足主责主业服务好参观学习者。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场馆资源,让珍贵的文物史料成为最鲜活的教材,让旧址纪念馆成为最生动的党团史课堂,引导参观者加深对党的初心使命的感悟,继续深入发掘红色资源,充分联动红色场馆,努力打造团史研究高地、建团故事传播高地,全力守护好、建设好、创造更多无愧于团的发源地的出色业绩,在新征程上勇担责任,不断奋进。”

纪念馆团支部书记傅天溦也感慨万分:“阅兵式上,整齐划一的方阵、先进的武器装备,充分展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和综合国力,我为祖国的强大感到无比自豪。军人们挺拔的身姿、坚定的步伐,让我敬佩不已。看到老兵们出席阅兵式,我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更觉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新时代文物工作者和团干部,我将立足实际,把革命精神融入工作生活,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学习,扎实工作,补足信仰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黄旭华学长之女黄峻和交大学子一起观看阅兵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此次举行的盛大阅兵也是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

在上海交通大学霍英东体育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等校领导、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学长之女黄峻博士,和2025级学生军训全体参训师生集体观看纪念大会实况,见证这一庄严时刻。放眼望去,舞动的五星红旗在会场猎猎生风,汇成一片壮观的红色海洋,彰显着新时代交大人的爱国热忱与使命担当。

阅兵式上,受阅方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整齐有力的步伐依次通过;战机翱翔划破长空,新型装备震撼亮相。全体师生凝神注视直播画面,当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景呈现,雷鸣般的掌声自发响起。受阅官兵的昂扬斗志与精良装备的恢弘气势,令在场师生深切感受到新时代强军事业的辉煌成就,为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倍感荣光。

黄峻想起了2019年那年的阅兵式。“当时,父亲也是坐在天安楼城楼观礼,他就说,他最想看的就是东风导弹。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阅兵仪式时,东方导弹出现的时候,掌声不断。红色血脉就是这样代代相传。我们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作为世界大国的担当,是一定一定不可阻挡的。”黄峻说。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黄朝峰是一名有着30年军龄的老兵,“阅兵式上的‘钢铁洪流’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有形的新型战机、坦克、导弹和各种无人作战、智能化装备,更向世界传达了14亿中国人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和底气。”他说,80年前中国的抗战胜利是以先辈的“铮铮铁骨、血肉之躯”付出了巨大牺牲才取得,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告慰先辈,别人有的我们也都有了,中国遭受外敌入侵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是仍要居安思危!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变革风起云涌之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奋斗,加速科技强国、科技强军进程,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英语班)2025级本科新生、2025级学生军训团参训新生王一涵表示,从整齐有力的方阵,到象征着抗日英雄们的战旗,空中高挂的旗帜,再到先进装备,国之重器,都让我们无比自豪,骄傲,有底气。

“从开学典礼到开学第一课,再到军训动员大会,我逐渐了解到上海交大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以钱学森、黄旭华等学长事迹,也逐步领悟到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训的内涵。作为一名交医新生,我将以交医的拔尖平台为支撑,以王振义院士等前辈为榜样,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为国家医学发展和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王一涵说。

当铿锵有力的步伐声响彻长安街,当国产新型装备震撼亮相,作为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4级硕士生李翔心潮澎湃,倍感自豪。他仿佛回到了曾经的军旅岁月。这场阅兵不仅展示了强国强军的辉煌成就,更传递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深刻内涵。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李翔说,将永葆军人本色,发扬阅兵精神,在学校和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继续贡献力量,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海体育大学师生热议九三阅兵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上海体育大学组织师生集中收看大会直播,正在校内夏训的国家壁球队也一同观看了阅兵仪式。

在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健身科学馆里,师生共同肃立,齐声唱响国歌,向抗战英烈致以崇高敬意并认真观看阅兵仪式。与此同时,在竞技运动学院的教室里,身穿“中国红”的国家壁球队队员们也正全神贯注地收看。

运动健康学院博士生曹媛媛怀着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观看了大会。她表示:“这不仅是一场庄严检阅,更是一份向抗战英烈的深情告慰。整齐的军容、先进的国产装备,彰显了新时代强国强军的辉煌成就,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和平的坚定意志。同时,这场阅兵更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励我们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看到高超声速导弹、无人作战系统等首次亮相的国产主战装备时,曹媛媛深感振奋。“这些成就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长期奋斗。我深感新时代青年责任重大,传承家国情怀的同时要关注科技发展,探索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专业领域,服务国家需求。” 

运动健康学院学生于书蕴观看阅兵时心潮澎湃。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老兵颤动的敬礼与青年军人铿锵的步伐交织,仿佛历史与未来在此刻对话。战旗飘扬、部队的声声口号,让她深切体会到“英雄从未走远,精神永驻山河”。“我们虽未亲历烽火,但和平的每一秒都与那段历史血脉相连。唯有珍惜时光、勤学笃行,方能不负先辈浴血换来的盛世。”于书蕴说。

“以国家队运动员身份观看大会感受尤为特别。当装备方队驶过,如钢铁洪流,我仿佛看到赛场上为国争光的另一种身影——他们同样以极致刻苦,锤炼着捍卫和平的力量,诠释着超越个体的团队信念。”这份共鸣深深激励着国家壁球队、竞技运动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李海圳:“不同赛场,同一颗为国之心。我将带着这份力量,在奥运赛场上全力冲刺,为祖国荣耀而战。”

整齐划一的方队、精神昂扬的官兵风采同样深深震撼着唐雅洁,她说:“作为高校辅导员,我深刻认识到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既要传承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意志,又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个人发展融入强国强军的时代洪流。这场阅兵激励着我们引导青年学子树立科技报国志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刘昕璐 刘秦春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