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团干部和青年学生纷纷表示: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林千惠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上海团干部和青年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看大会盛况。大家纷纷表示,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奋发作为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铭记烽火岁月,致敬英烈精神
复旦大学团委书记潘孝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深刻阐明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重要意义。庄严的阅兵仪式令人震撼,充分彰显了大国底气和自信:“作为高校团委书记,我深切感受到此次纪念大会意义重大,对青年群体而言,纪念大会是一堂致敬历史、面向未来的生动的思政大课。”复旦团委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挺膺担当。
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感知学院自动化专业2024级博士生高瑞阳在观看九三阅兵时,特别关注了无人作战群等信息化装备的展示:“这些国之重器背后,正是我们自动化、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科研工作者能够贡献力量的战场。昔日先烈以血肉之躯铸就和平基石,今日我们更应以所学所长,助力国家打造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实力,这既是我们肩负的时代使命,更是告慰先烈、开创未来的坚实行动。”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我深感震撼与自豪。”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张琦表示。装备方队让他想起了自己研究的晶体材料,其整齐划一就像晶体材料中完美排布的分子,展现着组装之美。每个方阵中的个体,都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着同速、同向的运动,而让这一不可思议的协同性完美发生的机制,是阅兵官兵千锤百炼的坚韧意志:“这种意志,源于抗战时期‘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牺牲与奉献,是无数革命先烈悲壮牺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属性。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深感和平时代的来之不易,希望能够从历史烽烟中汲取智慧,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我将在教育岗位上潜心治学、甘为人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将抗战精神转化为育人路上的不竭动力,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团委书记李贝贝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场跨越80年的“历史对话”,不仅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对未来的召唤。作为高中团组织负责人,她也深刻认识到,这一代青年正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要将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工作的根与魂,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未来的工作中,我们继续以望道研习社为支点,把‘行走的思政课堂’开在祖国大地,把‘沉浸式团课’融进历史现场,引领青年学子以博学武装头脑,以笃志坚定理想,以切问心怀天下,以近思足履实地,紧跟党走,拼搏进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愿以青春之名,承抗战之魂;以奋斗之姿,赴强国之约。这是对先烈的承诺,更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
赓续红色血脉,书写青春担当
上海海事大学团委书记赵大为表示,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上海海事大学团委将把阅兵激发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引领青年、服务大局的生动实践。铸牢青年信仰根基,从抗战历史与精神谱系中汲取力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激发青年报国之志,以海军现代化成就,激励学子锚定“航运强国”目标,精进专业本领,矢志成为实现强国战略的栋梁之材。锤炼青年奋斗之姿,以阅兵展现的过硬作风与使命担当,组织动员青年在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基层建功等战线奋勇争先,“我们将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转化为实干担当,在强国复兴的一线奏响青春最强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挺膺担当。”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23级硕士1班团支部书记吉刘雨倍感振奋。今天的纪念大会是对青年学子的精神洗礼,也更加坚定了吉刘雨和同学们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作为一名高校团支部书记,我将带头并鼓励同学们立足专业优势,积极投身红色故事译介、重大国际赛事多语种志愿者服务、国际组织实习实践,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的宏伟事业,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勇担时代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青春光彩。”
当国旗升起,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退役军人学院、2024级体育教学专业研究生史丽君的眼中早已满含泪水。曾服役的经历让她更懂得了在祖国的新征程上,吾辈当自强,“我们要共同喊响‘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坚定口号,坚信‘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祖国的新征程,也是我们青年的新征程。我不会忘记祖国的培养、学校和社会的支持,我将继续用行动践行信仰,用青春谱写华章。”
作为高校团干部,上海杉达学院团委书记戈菲表示,将在立德树人的岗位上坚守初心,让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在青年心中深深扎根:“当年轻又坚定的脸庞走过天安门广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被最好地见证着。这是无数中国青年的缩影,每一步铿锵有力的步伐,镌刻着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必须向青年学生精准传递的家国情怀。新时代的中国,是一代代党的领导人接续带领中国人民用勤奋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我们要惜之爱之守之创之。方阵中展现的军事战备更是彰显了科技强国的实力,这也激励着我们要积极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培养更多能扛事、敢创新的青春力量。”
80年前,无数青年怀揣“救亡图存”的信念奔赴战场,用热血诠释了“爱国”二字的重量。今天,新时代青年的“战场”已转向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团委书记宋嵩感慨,阅兵式上展示的先进装备和整齐划一的方阵,不仅是国家实力的彰显,更是对青年接力奋斗的无声号召。他认识到,青年的理想信念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之上。和平年代的使命与担当,也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壮举,而在于脚踏实地的坚守。“作为一名团学工作者,我们要以‘青年为本’构建组织体系,既要用理想信念感召青年,也要用竭诚服务凝聚青年;我们要依托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创竞赛平台,鼓励青年走出校园,去基层一线感受时代需求;我们更要引导青年在历史中触摸民族的骨气与底气,坚定‘强国有我’的信念,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王奕表示,作为一名职业院校学子,技能报国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将继续以赛促练,锤炼本领,发扬“工匠精神”,争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时代青年。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从伟大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在新时代新征程书写无愧于时代与历史的青春篇章,“历史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中,唯有铭记历史,才能珍惜和平;唯有传承精神,方可开创未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林千惠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