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契诃夫都“来”上海了,这个展览呈现“在书页与舞台之间”
2025-09-05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邓天银/文 郦亮/图

当“emo”遇上100多年前俄罗斯文学,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思南书局联合东方艺术中心推出“在书页与舞台之间”戏剧主题展,以瓦赫坦戈夫剧院珍贵剧照、互动装置与文学金句为媒介,带领观众走进契诃夫《万尼亚舅舅》与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世界,在文学与舞台的对话中,感受经典作品跨越时空的共鸣。

“emo”现在已经是网上很热的流行语,其原本是一种情绪化的音乐风格,而如今已被青年人衍生出多重含义。《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多余人”奥涅金,《万尼亚舅舅》中万尼亚舅舅,其实都与当下人们的emo情绪相通。此次展览聚焦两部俄罗斯文学巨著,精选15幅话剧珍贵剧照,将舞台上的永恒瞬间定格在书店空间里。

其中,最有emo之风的还应是奥涅金与连斯基的雪中决斗,这不仅是一场友人之间的悲剧,也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冲突的隐喻,普希金诗行中的韵律与美在舞台上化作恢弘交响诗。这些剧照不仅记录了演员的精湛演技,更展现出被誉为“站在俄罗斯戏剧之巅”的立陶宛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对文学经典的深刻诠释。

更亮眼的是,展览特别打造了充满互动感的体验空间。四面精心设计的金句墙,精选两部作品及普希金、契诃夫其他著作中的“清醒发言”与治愈文字,其中《叶甫盖尼・奥涅金》与《万尼亚舅舅》主题金句墙还采用镜面设计,让观众在阅读经典台词时,实现“戏剧照见人性”的深层对话。

这是一个可以沉浸式体验的展览。现场设置的互动留言区,既展示了俄罗斯观众对《万尼亚舅舅》的真诚评价,也邀请中国观众写下自己的观展感悟。此外,观众还能免费领取定制透卡,透过透卡欣赏展览,仿佛在两个时代的文学世界间穿梭;书店内还摆放着《普希金诗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书籍,供读者翻阅,从文字中触摸更饱满的人物灵魂。

据悉,此次活动作为一场免费开放的公益文化展览,是9月话剧演出的提前预热。届时,瓦赫坦戈夫剧院出品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万尼亚舅舅》将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思南书局策展人表示:“这是一次跨界融合的尝试。我们希望通过静态的剧照和文字,让观众提前感受到动态的戏剧魅力,在书页与舞台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展览将持续到9月21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邓天银/文 郦亮/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