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三个月,这支青年团队给上海站穿上白色“雨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进入9月以来,上海暑气依旧蒸腾,但在旅客看不到的地方,上海站站房屋面却已经悄然换上了“新装”——一片整洁的白色TPO防水卷材覆盖在屋面上,圆满解决了困扰已久的漏雨难题。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这项覆盖北进站口上方、东西廊道等关键区域的屋面大修工程,历时近三个月顺利收官。而背后推动这项工程落地的,是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青年团队。他们以专业、坚守与担当,在高温“烤”验下,为这座繁忙的交通枢纽筑牢了“防水屏障”。
挑战:首次大规模采用新型TPO防水卷材
此次大修项目的核心挑战,在于首次大规模采用新型TPO防水卷材替代传统黑色SBS沥青防水层。对青年团队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施工任务,更是一场对技术能力的考验。
团队带头人陈梓豪今年28岁,却有着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他深知上海站作为人员密集的特等站,施工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传统SBS卷材热熔法施工需频繁使用燃气喷火枪动火,在车站屋面作业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为此,上海房建公寓段组织专业团队反复研究施工方案,对比多种材料特性,最终确定采用无明火施工的TPO卷材——先通过防水涂料实现大面积粘合铺贴,仅在卷材接缝处用热风焊接,全程减少90%以上动火作业,从源头规避了安全风险。
“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黑色SBS沥青防水层相比,TPO卷材的优越性能还体现在耐穿刺能力、耐老化能力和环保性等方面。与原有屋面防水层相比,TPO卷材富有弹性,可有效减少开胶、空鼓、脱落等常见问题的发生概率。”项目负责人陈梓豪说道。而与一般卷材的五年使用寿命相比,新材料的外露使用年限可达到10年以上。“白色的材料不是为了美观,而是增强了屋面热的反射率,使得工程的耐热老化能力得到显著提升。”00后青年姚佳琦补充说。
姚佳琦是团队里的安全员,也是项目安全防线的“守护者”,每天开工前,他都会提前抵达现场,逐一检查施工设备、防护用具是否达标,仔细核对作业区域的安全警示标识是否到位。在施工过程中,他始终紧盯现场,哪怕是工人未按规范佩戴安全帽这样的细节,也会第一时间提醒纠正。“车站人多、业务忙,我们多一分细心,就能多一分安全。”姚佳琦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了确保安全管理无漏洞,他还牵头完善了“施工安全日记”制度,要求每天记录作业内容、安全检查情况、隐患整改结果,让每一项安全工作都有迹可循。
考验:在“高温战场”奋战两个多月
刚工作一年的郑浩天、杨佳一把这次项目当作了成长的“练兵场”。从熟悉TPO卷材的性能参数,到掌握热风焊接的操作技巧,两人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学习热情。面对数十米长的卷材铺贴任务,他们主动向经验丰富的施工师傅请教,快速掌握了分点协作的作业方法,一人负责卷材定位,一人辅助铺平,一人操作粘合工具,配合愈发默契,大幅提升了铺贴效率。在处理通气管周边、排水沟两侧、女儿墙夹角等细部节点时,两人更是沉下心来,跟着师傅们手持滚轮与热风焊枪,蹲在作业面上一点点封填潜在渗水点,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微隐患。“以前在书本上学的都是理论,这次跟着项目实践,才真正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郑浩天感慨道。
今年夏天,上海“热力四射”,上海站的屋面堪称“高温战场”,阳光直射与屋面热反射叠加,作业面温度最高接近60℃。每天清晨,当城市还未完全苏醒,这批青年铁路职工已身着防护服、头戴安全帽,准时出现在施工区域。短短十分钟,衣衫就被汗水浸透;二十分钟过去,整个人如同置身“桑拿房”,汗水顺着脸颊、脖颈不断往下淌。为了避开正午高温,团队按照“干两头,歇中间”的模式调整作业时间,7月份每日晚间11点至次日上午10点施工,8月份则分为凌晨4点至上午9点、下午3点至6点两个时段。凌晨4点半的上海站,成了他们近三个月来最熟悉的风景——有时手机忘记调静音,三点半会突然收到班组长在群里更新的班前会照片,提醒大家准时到岗。
两个多月在高温下作业,团队成员的皮肤都晒成了“巧克力色”,但没有人叫苦喊累。陈梓豪每天坚守现场,从施工进度把控到工程质量验收,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姚佳琦顶着烈日巡查,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郑浩天、杨佳一则主动承担重活累活,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工程竣工后,屋面已经成功抵御了两轮强降水考验,以往雨天候车区、设备间偶有渗水的问题彻底消失。
看着覆盖着白色TPO卷材的屋面,陈梓豪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再苦再累,只要能解决旅客和车站的实际问题,一切都值!”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