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师者!上海举行沉浸式教师节庆祝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刘晶晶 刘昕璐
小学教师走进“情绪剧场”体验沉浸式“情绪力团建”,翰墨与岐黄同框品读师道匠心,新一批社会教育实践基地挂牌……上海举行各种活动庆祝第41个教师节。
在“海底”与“宇宙”之间找回内心平静
吴恺/图
9月9日,中国首家8K超高清“情绪剧场”在上海正式亮相。首批受邀的普陀区新普陀小学教师等近百人走进这个“情绪转换空间”,在幽深海底的静谧与浩瀚宇宙的壮美中,开启了一场情绪力团建之旅。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观影,而是一次融合前沿科技与心理学的深度心灵体验。整个剧场采用8K超高清巨幕环绕系统,配合杜比全景声与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打造出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场域。当灯光渐暗,老师们仿佛瞬间被传送至3000米深海——发光水母缓缓游弋,珊瑚森林轻轻摇曳;下一秒,又穿越星河,在流星划过的宇宙中漂浮前行。
“我感觉整个人被温柔地包裹住了。”一位参与活动的语文老师分享说,平时脑子里全是教案、作业、家长群,“但那一刻,我居然什么都不想了,只想静静地看那条游过的鲸鱼”。
这正是“情绪剧场”的设计初衷——通过极致的视觉与听觉刺激,暂时切断外界干扰,引导大脑进入放松状态。在专业心理导师的引导下,老师们跟随科学冥想音频,进行呼吸调节、身体扫描与情绪觉察练习。8K画面不仅带来视觉震撼,更成为冥想的“锚点”,帮助注意力聚焦,深度释放长期积压的压力。
特定的音乐和音频能够引导人们实现积极的心理情绪构建。据主办方介绍,配合沉浸式的视频画面,科学冥想音频模拟了α波频率,让人感到轻松、平静,思维逐渐放松;配合轻柔的海浪声、雨滴声等具有θ波频率的自然声音,有利于让人进入深度放松和冥想状态;还有可以屏蔽环境中的其他干扰声音的白噪音,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集中注意力。它以自然声音、乐器演奏及环境音效为基础,通过温和的音色和连贯的音符,创造出了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引导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现场特别设置了“情绪认知小课堂”环节,导师现场讲解:情绪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大脑对环境刺激的生物化学反应。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影响睡眠、免疫力甚至心血管健康等。
情绪具有动态性。假如把人看作是一个导管,情绪会无时无刻在里面流动,如果因为导管狭窄或者流体黏滞造成流动不畅通,也就容易导致情绪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因此,要通过沉浸式冥想感悟,勇敢面对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内心,培养觉知觉察能力,积极进行自我心理疗愈和情绪管理。
“以前我们也学过情绪管理,但大多是理论。”一位班主任坦言,今天才真正“感受”到——原来深呼吸真的能让心跳慢下来,一段星空画面真的能让自己从焦虑中抽离。
剧场内容基于神经科学与正念心理学研发,通过特定节奏的画面切换、色彩频率与声音波段,精准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帮助参与者从“交感神经主导”的紧张模式,切换至“副交感神经主导”的修复模式。
知识传播与智力开发是教育工作者职业特点。但是,他们往往是长期处于高情绪劳动状态,却极少获得系统的情绪支持。“情绪剧场”不仅是一次体验,更是一种新型心理服务模式的探索,有利于培养教育工作者的情绪智力。
“我们不是要逃避压力,而是学会与情绪共处。”上海市健康科技协会非药物创新疗法整合发展专委会秘书长华健现场总结说,当老师能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照亮学生的心灵。
浦东曹路挂牌新一批社会教育实践基地
如何办家门口的好学校?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浦东新区于曹路镇举办“弘扬教育家精神,共绘宜学新蓝图”——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宜学曹路”成果展示活动,当天,新一批“宜学曹路”社会教育实践基地获授牌。
据介绍,自2018年10月,“宜学曹路”项目正式启动,镇校携手推出校园长优质团队支持计划、教师成长支持计划、课程优化支持计划、家庭教育支持计划、社会实践支持计划等“五大支持计划”,集聚学校、社区、社会优质资源,破解教育难题,满足群众对“高品质教育”的需求。
八年来,“宜学曹路”项目全力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致力于为曹路的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搭建人生出彩的广阔舞台。曹路镇各校、园积极响应“宜学曹路”号召,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育高水平教师队伍,坚持办家门口的好学校,持续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
当天,新一批“宜学曹路”社会教育实践基地获授牌。正逢教师节,现场,龚路中心小学的学生们以欢快活泼的《追太阳》舞蹈向老师们送上祝福,电视片《办家门口的好学校》《曹路“名师工作室”引领促成长》等回顾了“宜学曹路”工作近年来的精彩瞬间和优秀成果。情景剧《19726就位!》展现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学生机器人社团的成长历程。
这些成果离不开教师们的辛勤付出。教师TED演讲展现了曹路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艺术的深度思考与关心关爱学生的实践智慧,彰显新时代教师立德树人、潜心育人的崇高形象。教师歌舞《讲台星光》用歌声与舞步展现了青春活力的别样风采。新教师宣誓仪式上,全镇中小幼48名新入职教师代表共同许下庄严承诺,铿锵誓言回荡会场。集体诗朗诵《共绘“宜学曹路”新篇章》深情表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初心以及“时代之曹,未来之路,宜学之牌,星光熠熠”的美好期许。
整场活动聚焦讲好新时代育人故事,展现新时代教师风貌,既总结展示了曹路镇“宜学曹路”工作的丰硕成果,又进一步强化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曹路镇将以本次活动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化“宜学曹路”项目建设,助力提升新时代教师队伍素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现代产业高地注入强劲动力,奋力谱写宜居宜业宜学美丽新曹路建设的新篇章。
刘昕璐/图
在中医药文化书法展上品读师道匠心和医者仁心
金秋颂师道,墨香润杏林。9月10日,正值第41个教师节,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岐黄墨韵・师道匠心”王庆其教授中医药文化书法展及“翰墨与岐黄”圆桌论坛。以墨香浸润医道,以对话激发传承,邀请师生、专家和校友共赴一场“致敬师者、共话岐黄”的文化盛宴。
展览集中呈现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庆其创作的50余幅书法作品,涵盖“灵兰余韵”“医理哲思”“杏林散墨”三大板块,作品以书法艺术诠释中医药文化精髓,体现了医道与书道的有机融合。
在王庆其看来,医道、书道皆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书法与岐黄之道一脉相通。自古书家通晓医道者不胜枚举,王献之“鸭头丸帖”、张旭“肚痛帖”、苏东坡“覆盆子帖”、黄庭坚“方药墨迹”等,均是书法艺术中的瑰宝,实际记录的是医家的处方和脉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介绍,本次展览以书法为媒,将中医药文化与艺术创作相融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更是对师道精神的深情礼赞。希望老师们能以王庆其教授为榜样,不断钻研业务、精进医术,涵养师德、传承文化,做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大医精诚”精神的践行者。
所谓“书者,心之迹也”,在作品解读环节,王庆其重点阐释了多部作品的创作理念。“学大医精诚,觅千金要方”,这幅作品取材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医德思想,体现了中医“德术并重”的育人理念。“徐灵胎目尽五千卷,叶天士学经十七师”是上海中医学院第一任院长程门雪先生拟定的楹联,概括了两位古代名医大家的治学精神,创作此作品是为了激励青年教师博采众方、多问良师,以丰富学识和临床经验、扎实专业素养,为当代中医药教育提供启迪。
上海中医药大学2024级中医学(屠呦呦班)的宋和铃细细观赏着展品,对从小学习书法的她而言,不仅在细赏飘逸的笔触,更感受到着中医前辈对艺术的理解,书法和绘画作品有着同源的美感,而作品透露出的精神更指引她前行。
“在展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我们这个社会,有人追求功成名就,把成为良相当作一种很大的目标。但我认为,成为良医其实更是一种伟大的追求。它不仅能够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还能帮助更多的人,这是一种更有意义的事业。”这些作品的精神内核,正激励宋和铃继续迈步9年制的学习之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刘晶晶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