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航运、智能航运、绿色航运……临港正在靠这些“法宝”加快打造全球航运服务新高地
2025-09-1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张振宇/文、图

1996年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提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任务。29年的时间过去,现在的上海港给世界交出了一份近乎满分的答卷: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150.6万标准箱,而这也是上海港连续第15年排名世界第一。毫无疑问的是,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上海各大港口的服务人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9月11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随“2025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临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通过走访和调研,让我们一起走进港口服务人员的故事。

数字化平台让监管有力,也让企业省力

“海关内有这样一句话:管得住才能放得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综保处处长林益松说道。

他告诉记者,在数字特综区平台成立之前,各个监管部门大多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海关、海事、水文等部门都有属于自己的数据库,但是这些数据却没有共享,跨部门要想联合监管缺少有效的抓手。

“现在数字特综区平台的出现,有效解决了监管部门的这种困扰。”林益松补充说道,在临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数字特综区平台,平台的右上角的实时监控按照不同监管部门的职能进行了区分。“这样一来,如果出现了危机,平台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和各大职能机构进行联动,还可以快速地把情况反映给企业,以此做到第一时间处理。”

记者注意到,在特综区平台上有一行显眼的字体“预警信息:已预警28,已处理20”。这行字体下面,是不同险情的编号、预警来源、预警类型、预警时间、紧急程度和处置状态。所有事件的实时动态一目了然。

事实上,数字综保区平台的便利性远不止这一项。“眼前的是数字卡口,现在车辆进入保税区之前,企业可以在海关的系统中直接报备。报备成功之后,车辆进入保税区就可以实现快速检验,我们只需要确认数量、型号、颜色正确之后,这批车辆就可以进来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要一辆一辆对码。”林益松解释道。

燃油加注智能化,油价走势一目了然

“新加坡港的吞吐量约为上海港的80%,但是新加坡港的燃油加注量却是上海港的13倍。”看着差距巨大的两组数据,林益松略带遗憾地说道。

谈及原因时,林益松表示,除了在地理位置方面,新加坡由于更靠近中东地区,其油价在成本上更具优势。“但我们在信息化上具有优势,我相信未来这个数字会逐步缩小。”

记者了解到,传统燃油加注存在诸多问题,如船公司需跨多个网站填写信息,流程繁琐;监管多为事后监督,难以及时把控全程;供需匹配不精准,供油船空驶率高,还浪费船舶在港时间。为此,中央海运科技构建传供平台,以数据驱动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平台依托汇聚全球超25万艘商船数据的航运数据底座,通过船舶信息和算法预测其在上海港的加油需求,提前撮合供需。“比如说,当平台得知某艘船在某地加油之后,我们会结合加油量、航线、天气情况等因素去分析它的耗油量,然后再综合判断出这艘船是否会在上海加油。”林益松说道。

功能上,链接船东、监管部门等多方,覆盖商机匹配、交易、作业调度、预警监管等全流程,提供一站式智能门户。“对于船东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可能就是油价。那么我们就会在信息平台上加入油价走势图,这样就可以及时进行订单处理。”

不止航运,重点实验室助推绿色出行

临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的三楼为航运绿色化转型创新策源中心,在这里,记者走进了华理-复洁绿色能源化工联合实验室。

“城市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干垃圾、湿垃圾华友废水,那么我们就在想怎么把这些利用起来,做成绿色燃料。”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说道。他告诉记者,目前上海的垃圾分类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如何把这些垃圾变废为宝考验着每个科研人员的智慧。“干垃圾的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再通过碳捕集技术来收集二氧化碳。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绿氢进行耦合,就可以得到清洁能源,这部分清洁能源则可以加注到飞机等交通工具之中,从而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另外,该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目前实验室可以利用风电光伏与污水厂、垃圾场耦合,通过绿电电解再生水及污泥垃圾厌氧发酵制氢,再以固态储氢储存。也可以从湿垃圾、污泥等生物质中制沼气,经创新技术转化为绿色甲醇。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张振宇/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