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文化盛宴 一次青春对话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文、图、视频(除署名外)
“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到中国,大家都很兴奋,很期待过两天能在上海旅行!”来自泰国素拉那立行进乐队的青年表演者缇缇玛难掩激动。9月13日晚上,当黄浦江畔被上海旅游节巡游的灯光点亮,外滩化身为世界文化的流动舞台。从西藏雪山走来的鼓声,与加勒比海舞动的裙摆在外滩交汇,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绚烂火花。这场文化盛宴,不只是台前两小时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跨越山海的青春对话。记者走进台前幕后,见证文化从展示走向交融的生动瞬间,感受上海作为入境游首站的独特魅力。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表演团在花车上表演。新华社 图
文化长卷
花车与表演点亮夜空
9月13日晚,夜幕降临时,万国建筑群在灯光映照下熠熠生辉。今年上海旅游节大巡游以“海纳百川”“美丽家园”“同圆共享”三个篇章徐徐展开,二十五辆主题花车与二十四支海内外表演团队在中山东一路盛装亮相。
花车方阵如同一幅多元文化流动的画卷。宝山、临港、朱家角等本地花车展示着“一区一品”的文旅特色;宁波、绵阳、日喀则等地的花车让市民游客“足不出沪”便能领略他乡风情;周杰伦二次元IP“周同学”花车以旋转木马、摩天轮等趣味元素吸引年轻人目光,与上海博物馆的潮流艺术活动形成联动,精准对接Z世代审美。
二十四支表演团队以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穿插其间。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代表团舞者身着绛红色藏袍,腰间银饰随舞步叮当作响,锅庄舞的一招一式凝结着雪域高原的信仰与祝福。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代表团舞者头戴羊角纹毡帽,铿锵鼓声间带出羌族萨朗的律动,川西高原的山风仿佛吹入了黄浦江畔。与此同时,来自墨西哥的舞蹈团以大裙摆旋转出彩虹般的热情,澳大利亚格伦布雷舞团身着苏格兰格纹短裙,在风笛与小鼓声中踏出高地之舞的节奏。
上海本地景区IP的表演团队同样精彩纷呈。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米奇和朋友们,艾莎、乐佩等公主从童话世界走入现实,与现场观众挥手互动。耀雪冰雪世界的吉祥物“雪嘻嘻”“火车精灵”“钟楼精灵”踩着欢快舞步,传递冰雪文化的动感魅力。
昨日在虹口区,克罗地亚豆蔻年华啦啦队在表演。青年报记者 施剑平 摄
青春力量
各国青年搭起友谊之桥
这场文化盛宴不止台前两个小时的绚烂。真正的文化交流,早在演出前夜的排练场所金陵中学就已悄然展开。九层教学楼内,二十余支全球团队分散在不同教室,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服装整理、妆发造型、器乐调试等演前准备。
澳大利亚格伦布雷舞蹈团创始人伯纳黛特刚结束十五个小时的飞行,却精神抖擞地带领团员复习舞步。“我们几乎彻夜未眠,但兴奋冲淡了疲惫,”她说,“团里大多数人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演出后我们还要去北京,一睹长城和故宫的风采。”
凌晨5点抵沪的泰国素拉那立行进乐队的中学生大多趴在课桌上小憩,手中仍紧握着演出用的白色手套。“两个月的排练就是为这一刻,”队员缇缇玛眼中闪着光芒,“能在上海与世界分享我们的文化,这种感觉太美妙了。”他们选择《最炫民族风》作为开场曲目,用西方管乐诠释中国旋律,本身就是文化交融的生动诠释。
在排练现场,记者还看到不同肤色的青年用手势和笑容跨越语言障碍。泰国少年与耀雪冰雪世界的“雪嘻嘻”人偶的合影通过视频连线传到千里之外,与家人分享这份跨文化的喜悦。这些海外表演团队基本都制定了中国旅行行程,游览上海本地朱家角古镇、博物馆,或前往中国其他地区领略风光。他们既是异国文化的展示者,更是中国文化的体验者和传播者。
支撑这场国际文化盛会的,还有一支默默奉献的青春力量。13日凌晨1点的外滩主会场,搭台、灯光、音响调试仍在进行。同一时间,金陵中学里约百名来自不同学校的青年志愿者仍在闷热的秋夜中坚守岗位。格致中学的陈韵琦和表姐浦天馨第一次从观众席走到幕后,主要负责引导工作:“能为这场文化盛会贡献力量,比单纯观看更有成就感。”
记者还注意到,为了保证较好的演出效果,许多年轻表演者都穿着厚重的表演服。例如,耀雪冰雪世界团队的表演者几乎都穿着抓绒材质的服装,演出服、玩偶装都有十几斤重。表演者李广慧介绍:“在彩排的时候穿着这身衣服跳十分钟,汗就会流进眼睛里,根本睁不开,但我看到演出逐渐变得成熟、完美,感觉特别自豪。”
在所有这些忙碌的身影中,年轻面孔占了很高的比例——从远道而来的国际表演者,到本土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他们用青春的热情和专业态度,共同为不同文化的交融搭建起坚实的桥梁。
虹口四川北路,“墨西哥萨波潘神庙精神舞团”拉开巡游序幕。青年报记者 施剑平 摄
城市节拍
节庆魅力延至全城
演出当晚的一场急雨,非但没有驱散人群,反而让现场气氛更加热烈。既有三代同堂的本地家庭,也有专程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赶来的游客,还有举着手机直播的外国友人。“和电视上看的感觉完全不同,整体演出效果特别好!”杭州游客王先生评价说。
巡游点位附近,南京路沿线五十余家商户延时营业至23点,市民游客时而走入中心街区“逛吃”,时而回到路口继续观看,夜晚成为“沉浸式文化游”的主场景。
回望历史,从1990年首届黄浦旅游节举办,到1993年花车巡游的创新尝试,再到2025年外滩“世界秀场”的成形,36年来,上海从“观光城市”向“体验城市”转型,从旅游产业初创向立志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转型。
“随着签证政策的优化实施,上海正在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市文旅局局长钟晓敏表示,上海将致力于实现产品全龄友好、消费全业共促、场景全域覆盖、服务全时响应、传播全网共鸣、节庆全球共办的目标。
据悉,未来两周,二十五辆花车将走进普陀、松江、奉贤等十个区,在地标商圈间持续展示,与更多市民游客零距离互动。9月29日至10月6日,它们还将集结于浦东世博文化公园,开启一场融合古今中西的“国风夜游”。部分表演团队也将在各大景区展开惠民演出。
当藏羌鼓点与西洋管乐在外滩上空交响,当雪山舞步与热带风情在江畔共舞,文化的边界在此消融。在青年一代的参与和见证下,上海旅游节从一场文化展示升华为真正的文明对话,让世界文化的“节拍”在这座城市持续回响,在万家灯火中绵延不绝。
泰国素拉那立行进乐队在排练教室小憩。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文、图、视频(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