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江南和粗犷戈壁都齐了,“印痕之美·最江南”版画展举行
2025-09-16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邓天银/文 郦亮/图

鲁迅先生发起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通过版画创作,以铁笔为枪、刻刀为剑,在整个抗战过程中起到了唤起民心、鼓舞斗志的作用。这份创作的力量即便到今天依然能够感受到。“印痕之美·最江南”2025版画作品邀请展正在青浦区文化馆展出中。本次展会以50幅精选版画为载体,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年份,用刻刀作笔镌刻“铭记与奋斗”的时代答卷,架起沪疆两地文化交融的艺术桥梁。

展览中,记者看到,上海各区与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分别举荐各具特色的版画作品,精心构建了一幅跨越3000公里的文化长卷。青浦水印版画承续千年文脉,水色晕染间尽展江南烟雨的温婉灵秀;松江的版画作品扎根乡土,市井百态与田园风光在刀笔下跃然纸上;宝山版画则兼具巧思与质朴,在题材与技法上大胆创新,呈现出巧拙相生的独特风格。而来自白碱滩区的10幅作品则以戈壁为纸、刀为剑,用浓烈色彩与粗犷刀法勾勒出天山巍峨与油田光影,尽显西北大地的苍茫豪迈。上海与新疆作品的艺术语言虽各具特色,却在“印痕之美”的主题下达成奇妙共鸣,共同演绎着中华大地的多元共生。

众多作品中,两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上海水印版画代表性传承人姚美凤创作的《开国元勋的初心之路》,以一叶扁舟寓意陈云同志的革命起点,将革命先辈义无反顾的担当精神定格成永恒的视觉印记。新疆版画技艺传承人崔清风的《冬去春来》描绘的则是大西北独有的树种——胡杨,画面中历经严寒的胡杨抽出嫩绿枝芽,油田钻机的轰鸣与荒野的沉寂形成强烈交响,既彰显了边疆人民坚韧不拔的品格,又寓意着新时代边疆发展的蓬勃生机。

作为青浦区“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实践,本次展览构建了“资源共享、阵地共建、展览共办、作品共创”的沪疆文化合作模式,通过整合上海三区优质版画资源与新疆地域文化特色,为公众提供了一场精彩的艺术盛宴,生动践行了艺术服务人民、滋养社会的崇高使命。据悉,本次展会由青浦区文化馆(青浦画院)主办,宝山区杨行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松江版画院及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美术馆联袂协办,展览还将持续至9月26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邓天银/文 郦亮/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