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驱赶“班味”:换上运动装后,年轻人的夜生活才刚开始|新“夜”态点亮青春经济④
2025-09-1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张振宇/文 常鑫/图、视频

“上班坐了一天了,下班不得多动动。”说完这句话,身着运动背心的王珊珊拿起躲避球,一头冲进了球场之中。尽管队友刚刚失手将躲避球砸到了她的脖颈,她也丝毫不在意。

像王珊珊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从规模达到8000人的卢湾跑团,到上海国际赛车场自行车骑行活动,再到市民夜校的体育课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刚结束工作就来运动的年轻人。不止一位年轻人对记者表示:“上班的时候包里放一件运动服,下班后不用回家,到体育场的洗手间直接换上运动服就可以上场了。”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用汗水驱赶“班味”,用运动开启夜生活。但同样是“出出汗”为什么有的体育场馆会让人驱车几十公里专程前往,有的却门可罗雀?如何才能让年轻人心甘情愿地消费?这些答案,就藏在一个个细枝末节的小举动中。

  “翻花头”    运动基础,参与方式就不基础  

夜跑、夜骑,这两个项目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地体验过夜跑和夜骑,但就是这些基础的运动项目,在年轻人手中也能“玩出花”来。

最近几年,年轻人之间开始流行“搭子文化”,“来找跑步搭子”是不少年轻人选择加入跑团的原因之一。而在卢湾跑团——这个上海跑步圈内最著名的跑团之一,里面也充斥着“找搭子”的年轻人。应紫夕就是其中一员,这些年轻人的出现,也同样在助推卢湾体育场的“破圈”。

除了卢湾跑团,应紫夕也参加了很多其他跑团,她告诉记者,有些跑团会提供摄影服务。“拍照好看是吸引我加入跑团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毕竟没有一个女生可以抗拒美美的照片吧。”为提升出片率,应紫夕也购置了不少运动装备,她指了指脚上的跑鞋说道:“这双鞋就是联名款,价格大概是在1500元。买联名一方面是为了出片吧,另一方面也是激励自己。毕竟花了这么多钱,放弃也说不过去。”

对于年轻人来说,“出片”“搭子”很重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也很重要。“没试过,想玩玩”就是王浩宇哪怕是要花钱,也要去上海国际赛车场(以下简称“上赛场”)体验自行车骑行的原因。

王浩宇从去年8月开始接触骑行,无论是艳阳天还是下雨天,只要有空,他都会骑着自行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行。作为一名“发烧友”,他已经在这项爱好中投入了很多:“骑行服、手套、护臂、车身装备、码表……所有装备加起来大概花了得有2万了。”其实半年前王浩宇就听说上赛场可以夜骑。不用等红绿灯,只管使劲骑——单是这一点,就让王浩宇心痒难耐。当他再次听说可以去上赛场夜骑时,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

王浩宇告诉记者,其实他家到上赛场并不近,为了能去上赛场夜骑,他要先把自行车放到汽车上,然后再开一个小时车抵达上赛场后才能在赛车场骑行。“在这里骑车很畅快,后续如果有活动我还会来的。”

  “哈闹猛”    秒空!市民夜校体育课程成“香饽饽”  

自己练没经验,动作不规范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找教练又太贵,动辄上千的私教课让“打工人”的经济压力太大……当500元12节课的市民夜校面向市民开放报名时,网球、桌球、尊巴等品类丰富、价格实惠的课程瞬间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要抢个网球课可难了,几秒的时间就没有名额了。”此时的陈杰拿着球拍,有些骄傲地说道。陈杰告诉记者,自己早就有学习网球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市民夜校开设了网球课程,他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承担本次市民夜校网球课教学任务的是快网网球教练陈朗,他告诉记者,市民夜校的开办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首先是方便上班族的夜间锻炼,让他们可以下班后来这里出出汗,另外就是想推动网球项目的发展。”由于网球上手难度高,对场地要求大等特点,因此大部分人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并不会选择打网球。市民夜校的开办,就是为了帮助这部分零基础的网球爱好者,让他们掌握基础的网球技能。

即便是第一次接触网球的学员,不少人也提前购买了球拍、网球等运动装备。临近上课时,王祺麟就拿着刚买的球拍,来到了球场。“因为是零基础,所以别的装备也不知道要买什么。为了上课我就买了一个球拍,差不多是400块钱。”

对于初学者而言,把球击飞是常有的事。在上课的过程中,陈朗让学员们两人一组互相训练,无论是陈杰还是王祺麟,或是其他球员,他们的球都时常“飞”到一边。但他们也并不在意,单是从他们脸上的笑容就不难发现,在这里,他们不仅做到了畅快流汗,球技也在慢慢提升。

“大家去喝点水吧。”陈朗见大家脸上的汗珠越来越多,便暂停了授课。“以后要是有基础了,我肯定会约上三五好友,找一块场地继续打球的。”陈杰一边喘着气,一边对记者说道。或许是看见了市民们持续高涨的运动热情,杨浦区智创天地后续又继续推出第四期KIC夜校,棒球、游泳、普拉提等多项运动都包含在内,很大程度方便了更多年轻人下班后“出出汗”。

  “噶洋气”    运动+西餐,运动聚餐两不误  

一边是玻璃杯碰撞的声音,一边是球类碰到障碍物的声音;一边是电视机传出的赛事直播声音,一边是三五好友聚餐时传来的交谈声……这就是凯吉思餐厅独有的“交响乐”,作为一家将运动元素与西餐融合的餐吧,餐厅的老板无疑也是一个酷爱运动的人。

餐厅老板沈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生活在美国洛杉矶,洛杉矶浓厚的运动文化让他在童年时就爱上了运动,篮球、垒球、棒球……几乎所有洛杉矶街头流行的球类沈丹都玩过。成年后,他随着公司来到了上海。在这里,他遇到了和他一起爱玩垒球的年轻人。“那时候我们的垒球联盟很大,大概有16个队伍。”慢慢地,沈丹和球友们熟悉了起来,他这时惊讶地发现,棒球、垒球在上海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那为什么不开一家餐厅,让西餐和运动相融合呢?”这个想法开始在沈丹心里慢慢生根发芽,直到现在,变为了凯吉思餐厅。

在这家餐厅,沈丹的身份有时是老板,有时则是球友。采访结束时,他笑着对记者说道:“那我可以去玩躲避球了。”随后一路小跑来到躲避球场馆,和常来的顾客一一打招呼,甚至有的熟客还会调侃沈丹,王珊珊就是其中一位。

“我一般都把运动装放包里,下班后直接来了,回去换衣服太远了。”六点下班后,王珊珊就直奔餐厅,在洗手间完成更衣后直接上场。王珊珊告诉记者,像她这样下班后来这里打躲避球的,最多的时候一场差不多有60个人。“在这里,我们打完球就可以一起吃饭,很方便。所以很多人都会来这里玩,像我每周就会来两次。”

除了场地上的便利,折扣也是吸引到这么多回头客的原因。为了更好地留住顾客,打完球的顾客在凯吉思餐厅进行餐饮消费可享受85折优惠。

  ==  记者手记  ==  

让年轻人畅快流汗,他们自然会下单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该省省,该花花,骑着单车去酒吧。”用这句话来形容年轻人的消费观或许再合适不过了。要想让年轻人心甘情愿地花钱,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若是年轻人货比三家之后仍能下单,那商家一定得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吸引到了他们。

所有人都知道夜间的体育消费市场巨大。《2024年度上海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人均体育消费达4362.7元,消费总规模约为1082亿元。另据《上海市体育发展研究(篇二)》显示,2023年上海市民夜间体育消费发生率(晚上6点至次日早上6点之间)为24.8%,人均夜间体育消费金额占人均体育消费金额的比例达到40.9%。其实不用看数据,单从常识就不难推断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只有让年轻人在夜间畅快流汗,他们才会成为回头客。那如何才能让年轻人畅快流汗呢?在这段时间的采访中,我心中的答案也渐渐清晰起来。

无论是市民夜校的网球课程还是餐厅的多种运动设备,抑或是夜跑团的定期活动,都显示出一个共同点:极致的性价比和优质的体验才是吸引年轻人的关键。课程的专业性和趣味性、教练的亲和力与指导能力,甚至是场馆的灯光与音乐氛围,都成为他们选择的重要考量。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东西,实际上正是粘住年轻人的核心。而当他们真正沉浸其中时,流汗的畅快感自然随之而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应紫夕、王浩宇、陈杰皆为化名)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张振宇/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