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年学子提供洞见和指南,交大高金出炉《金融科技人才求职红宝书2025》
2025-10-20 青年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屠光绍(右一)为获奖队伍颁奖。受访者/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当下,金融科技人才储备趋势变为“温和扩张”,同时,这样的跨界人才仍面临双向结构性缺口:“懂技术的从业者往往金融知识储备少,懂金融的从业者又往往技术沉淀不够”,正是如此,清晰的金融科技岗位图谱与明确的职位发展路径,成为连接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的关键桥梁。10月19日,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字金融案例大赛颁奖典礼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公布《金融科技人才求职红宝书2025》,帮助青年直观了解金融科技领域的就业市场趋势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输出情况。

  ◆  人才储备趋势变为“温和扩张”  ◆  

作为《全周期金融科技人才认证培育体系》系列丛书之一,红宝书显示,从当前金融科技岗位需求侧看,用人单位招聘金融科技类员工的意愿以稳健为主。与前些年的“快速扩增”不同,金融科技人才储备变动趋势表明,“温和扩张”成为当下金融科技发展至一定规模后,人才市场需求侧的自然回应,近四分之一的企业希望通过减员来优化内部人才结构。

结合调研问卷分析与企业深度访谈,高金副院长李峰教授解读相关人才素质要求认为,专业性、技术储备与实践能力三者同等重要。其中,专业性侧重于专业的适配度,技术储备侧重于相关专业证书的获取,实践能力则侧重于相关实习与项目经历。

就企业招聘岗位的分布看,目前技术研发、数据分析与营销成为最热门的招聘岗位。李峰表示,这反映企业发展金融科技的核心依托在于:一方面是深挖底层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则是基于数据量化分析,挖掘市场潜力。

一张醒目的“专业与岗位相关性热力图”揭示,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等,尤其在研发、测试、运维、技术支持四个方向相关性强。同时,数理与数理金融类相关专业包括,金融工程/金融数学、数学/统计学、金融科技等,与风控、数据分析、投研、产品等“传统金融服务+技术/数理知识”交叉岗位契合度高;传统经管类相关专业包括,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与产品、营销、客服、项目管理等传统金融经济与管理方向岗位关联紧密。

  ◆  头部高校普遍开设相关硕士项目  ◆  

就供给侧而言,调研发现,内地头部高校普遍开设了金融科技相关方向的硕士项目,仅高金智库的课题组就收集到十余所头部高校的金融硕士、管理硕士、商务分析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等6种硕士项目,其中以专业学位硕士项目为主。

其中,经管类学院是开设金融科技专业的“主战场”,达到总体规模的四分之三。同时,财经类院校在金融科技方面的项目做得更细致、更垂直。比如,一些财经类院校设置了专门的金融科技专业、金融科技学院。而综合类院校融合并重,则在双学位选项下的金融方向渗透科技。

在就业预期方面,传统金融类岗位仍旧是金融硕士(MF)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去处,金融科技相关领域也逐步成为重要的就业方向。分析认为,当下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驱动相关人才分布的占比增加,其中科技与互联网行业、金融科技领域占比已有不小的基数支撑。

红宝书还首创附有章节编号的金融科技相关岗位详情检索表,读者可以快速查询到相关专业的匹配岗位与可考虑岗位的介绍,并可查询各岗位所需的各种准备,包括课程与证书准备,实习与大赛等实践经历,以及简历、面试等其他事项。

“对于有志向投身金融科技领域的学生、求职者与从业者而言,希望能帮助大家对照上海全周期金融科技人才认证培育体系的要求明确职业定位,找准能力提升方向,规划职业发展蓝图,在金融科技行业实现稳步成长,从而促进金融科技领域的充分就业与人才合理流动,为上海国际金融科技人才高地建设注入活力。”李峰说。

  ◆  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搭建平台  ◆  

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数字经济优势至关重要。此次举行的2025年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字金融案例大赛,希望以“数字金融创新未来”为核心主题的高水平案例竞赛,推动数字金融领域的前沿研究,培养兼具金融素养、技术能力、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大赛以实际案例为依托,以“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区块链赋能数字金融”“数据资产金融价值实现”“数字金融赋能普惠金融”为四个主题方向,通过挖掘数字金融的创新点,提出切实可行且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73所高校共445支团队报名参赛。最终,来自全国21所高校的24支队伍晋级决赛。

在保留首届模式的基础上,今年还引入AI大模型担任评委并与参赛团队进行人机互动,为大赛评审带来了全新视角。最终,中国人民大学参赛队伍的“中国联通数据资源的确权与入表:挑战与破局”荣获一等奖,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的队伍获二等奖,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审计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藏大学队伍获三等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