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误触氢氟酸身亡!烧伤科专家:牢记黄金自救法则
2025-09-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近日,杭州余杭区一名52岁女子在散步时误触空地中废弃的氢氟酸,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这一悲剧让“氢氟酸”这一危险化学品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为何氢氟酸造成的伤害如此严重?普通人遭遇化学品暴露时,又该如何正确应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张勤主任医师在此提醒,请牢记居家环境化学品皮肤暴露伤害这黄金30分钟自救法则——脱、冲、呼、盖、送。

看似普通的“冷酷杀手”或可致命

据媒体报道,52岁的涂女士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当她行至闲林中路附近一处空地时,意外突然发生。这片空地原是拆迁后废弃的地块,附近居民常来此处种菜。当天,涂女士不慎踩到一个装有废弃氢氟酸的老化塑料壶,塑料壶破裂后,氢氟酸溅到了她的腿上,瞬间的剧痛让她当场无法行走。

家属紧急将涂女士送往附近医院,但由于伤情严重,前两家医院均无法收治,辗转至第三家医院后,她才被确诊为氢氟酸中毒。尽管医院全力抢救,可送医当晚,涂女士就出现了心脏等器官的问题,情况十分危重。9月14日凌晨,她最终因全身脏器功能受损衰竭、电解质紊乱,不幸离世。

这起悲剧令人痛心,也为危险化学品管理与公众安全防范敲响了警钟。张勤主任介绍,氢氟酸是一类危险化学品,它无色,刚接触甚至疼痛也不明显,却有着更隐蔽且致命的危害,堪称“化骨水”般的“冷酷杀手”,被无水氢氟酸灼伤1%总体表面积(约一个巴掌大小)就可能致人死亡。

氢氟酸的危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穿透力极强,氟离子的组织穿透性极强,能轻易通过皮肤黏膜被人体吸收,无水氟化氢挥发性高还能通过呼吸道吸收中毒,50%浓度的氢氟酸,3分钟便可穿透皮肤直达骨骼;其二,会疯狂“偷钙”,氟离子进入人体后,会大肆掠夺骨骼中的钙及血清游离钙,镁离子,引发低钙血症(进而导致抽搐)、低镁血症(进而引发心律失常),严重时还会造成氟骨症,导致骨骼畸形;其三,能直击心脏,氢氟酸造成低钙血症,血清游离钙水平短时间下降,使心肌收缩力大幅下降及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直接导致心脏骤停死亡。

生活中的“隐形陷阱”:这些场景需警惕

公开资料显示,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呈无色透明状,带有刺激性气味,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够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甚至可侵蚀人体骨骼,俗称“化骨水”。在《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1650号即为“氢氟酸溶液”,系危险化学品。

但由于氢氟酸的反应活性较高,这种溶液在多种工业领域如光伏、工业清洗等领域应用。居家并不是常见应用场景,杭州这件事故本质是因危险化学物从工业场景被丢弃在居民环境中造成严重伤害事故。

张勤主任提醒:氢氟酸是目前在制造业、手机芯片制造、半导体芯片蚀刻、太阳能板生产等行业广泛应用的危险化学品,加强安全教育做好工人防护至关重要。氢氟酸并不是“身边”居家环境常见化学伤害,但生活中还有其他化学品如消毒液、卫生洁具清洗剂,甚至还有孩子把学校的化学实验带到家里来做,大家必须提高警惕,管好家庭化学相关物品摆放,一旦发生化学品暴露需要牢记黄金30分钟自救法则:“脱、冲、呼、盖、送”

张勤主任还给出了日常防护建议: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业时需穿戴专业防化服、橡胶手套和全面罩呼吸器,切勿使用劣质防护用品或不规范穿戴;在密闭空间作业时,每30分钟要用风扇通风,驱散可能存在的毒气;工作场所的应急包应标配六氟灵喷雾(注意保质期≤2年)和pH试纸。一旦工业场所发生氢氟酸接触,一分钟内喷涂六氟灵避免氢氟酸渗入皮肤是关键,同时马上与医护人员联系做好进一步抢救。

张勤主任强调,家里发生化学品暴露造成皮肤损伤必须牢记“黄金30分钟自救法则”,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首先要迅速远离污染源,轻柔脱掉沾染化学品衣物,避免化学物质二次扩散造成损伤;接着用持续流动的自来水冲洗接触部位30分钟,不建议使用化学中和剂,中和反应产生的热量会加重烧伤,过量的化学中和剂如酸烧伤时用碱液中和万一过量反而又造成碱烧伤。面积不大的化学伤流动水冲洗30分钟,同时呼叫交通工具。迅速盖干净覆盖物送离家最近的医院,由附近医院做最初急救后根据病情送来确定是否送离家较远的烧伤中心。因此,居家防护化学伤必须牢记口诀“脱、冲、呼、盖、送”。

“透明无色的液体不等于无害,氢氟酸就是典型的‘隐形杀手’。”张勤主任强调,应用危险化学品的工厂、实验室牢记安全防护知识,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方法,才能最大程度避免氢氟酸带来的伤害。此外还须根据国家对氢氟酸的工作标准进行处理,“偶发”的居民区危险化学品暴露背后往往都有没有按照规定流程处置的“陋习” 。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