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热土上,宝山青少年在国旗下“跨越八十年”对话
2025-09-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清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胜利广场庄重而宁静,来自宝山实验学校分校的少先队员与消防青年共同组成护旗方阵,他们步伐坚定、意气风发,护卫着国旗走向旗杆。国歌奏响,红旗冉冉升起,全体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9月17日上午,“烽火印记照青春 使命担当向未来”——2025年“国旗下成长”宝山区青少年升国旗暨爱国宣讲主题活动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来自宝山多所学校的少先队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今天,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的前夕,我们站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这片曾经浸染着先烈热血的土地上,回望历史,思索未来,那26吨重的纪念碑就矗立在不远处,它沉默的纹路里,刻满了‘誓与宝山共存亡’的烽火印记,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段血火交织的悲壮历史……”现场,来自宝山区吴淞实验学校的马颢隽同学铿锵有力地进行了题为《传承抗战精神,少年强中国强》的主题宣讲。

成长于部队大院的马颢隽,从小听着军号,满眼都是迷彩军装,从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坚毅的眼神和挺拔的脊梁中,他比许多同龄人更早地理解了“牺牲”与“奉献”的重量,也对“抗战精神”和“少年强国”有了更为深刻和真切的体会。

“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中。我们站立的地方,是无数先辈梦想的盛世中华;我们仰望的天空,曾有他们的雄鹰誓死捍卫。”马颢隽号召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传承抗战精神中最核心的爱国情怀,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将‘爱国’二字,化为刻苦学习、锤炼品德的具体行动。我们是什么样子,未来的中国就是什么样子。”

为更好地引导青少年群体铭记英雄、传承精神,宝山区少工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教育活动。陈伯吹罗店实验学校的同学们,亲手给烈士家乡的伙伴写了一封特殊的信,共同缅怀出生于江苏武进、牺牲在宝山罗店的红十字烈士苏克己,让他们感动的是,江苏常州横林初级中学的同学们也用心写来了回信。现场,宋至博、谢睿乔、孙可妍、丁博涵四位同学给大家带来了情景剧《给烈士家乡的一封信》。他们以书信为媒,搭建起跨越时空的对话桥梁,通过“同龄人对话、跨地域联结”的方式,深情传递着宝山学子与英雄故乡青少年之间的情感共鸣。

看着孩子们充满感染力的表演,指导教师、宝山区少年宫艺术语言教师宋护彬满是感动:“这是只排练了2个晚上的成果,那么长的剧,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好。”宋护彬坦言,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新时代青少年身上那种爱国、奋进的精神。

在淞沪抗战纪念馆参加“国旗下成长”活动,让宝山区淞谊实验学校的李一泓同学觉得很有意义。她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将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本次活动由团市委指导,团宝山区委、区教育局、区文旅局、区少工委联合主办,区少年宫、淞谊实验学校、宝山实验学校、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区消防救援站共同协办。活动现场,全体人员肃立垂首,向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致以深切的缅怀。随后,青少年代表还一一向抗战纪念碑献花。

据悉,团宝山区委以“国旗下成长”为载体,组织少先队员走进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上海解放纪念馆、炮台湾湿地公园等地,通过升旗仪式、主题宣讲、实践体验,让广大青少年现场接受精神洗礼,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前期,团宝山区委、区少工委联合发起“致英雄家乡的一封信”主题活动,联动区内129所中小学共同参与,累计撰写书信700余封,得到来自多所抗战英烈家乡学校的积极回应,联动开展红色教育。此外,宝山共青团还推出“打卡红色宝山·重走抗战足迹”寻访活动、“社区小先生红色讲解员”等系列活动,切实引导全区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