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人间暖流,来自善意的循环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近日,来自安徽的大一新生金正林来到湖南大学报到,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而这一篇章翻得很艰难,又充满了人间的暖意。
2019年,14岁的金正林刚刚完成中考,就不幸被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虽然找到了治疗方案,却面临着高额的手术费。母亲胡奇卉无奈之下求助众筹,没想到短短2个小时就筹集了超过40万元,前后两次众筹,总共有28689位捐赠人捐出了589092元,这笔钱帮助金正林顺利完成手术。一家人将“28689”和“589092”两个数字始终铭记于心。6年来,术后逐渐康复的金正林勤奋学习,今年夏天以647分被湖南大学录取,同时整个家庭也实现了另一个“目标”,在去年11月,将当初筹集的589092元“救命钱”全额返还给了平台,希望这笔钱能帮助到更多人。
很多网友被金正林一家的诚信所感动。不可否认,当下网上不乏剧本套路、“卖惨”诈捐,冲击着大众行善的果决。比起金钱的损失,人们更怕爱心的错付。而退返善款中的这份诚信,不仅放大了人性的光辉,更是赋予互联网公益更大的力量,有利于网络平台在传递爱心时发挥更多作用。
但若是将他们的行为理解为还“爱心债”,未免是一种误读。正如胡奇卉所说,自己已经渡过难关,这笔钱可用来帮助更多人。28689位陌生人曾用爱心守护了一个年轻生命,如今受益者成为了接力者,感恩的心化为报恩社会的行动。6年间,胡奇卉献了20多次血,还和丈夫一起登记了人体器官捐献,现在这笔退返的善款可以继续点燃更多希望,也将续写这段拯救生命的佳话。
爱因为无私而珍贵,因为传递和接力而升华。厦门大学研究生邓翊作为希望工程受益者,2年前毅然踏上远赴宁夏海原的支教之路,并为当地学生筹集了83400元的奖助学金,成功资助了158名学生。循着“大眼睛”女孩苏明娟一样路径,他在成长过程中实现了从受助者到捐助者的转变。湖南普通职工王丽娟在12年间无偿献血3600毫升,2023年不幸患病后,先后接受输血25次,总量达22500毫升,她在这场生命的接力中感悟道:“每一份爱心都不会被辜负,它终将以最温暖的方式回馈给需要的人。”当每一个人都成为爱与善良的付出者、受益者和接力者,那么传递爱心便不再是一时的冲动和激情,而成为一种持久的信念和坚持。
生命的奇迹固然可赞,爱心的接力更暖人间。金正林到大学报到的当天,胡奇卉在朋友圈里寄语孩子“自强自律,不负韶华,不负自己,不负所有关心你的人”,想来“589092”“28689”会成为金正林人生中的一个符号,激励着他和更多人成为爱的接力者。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陆天逸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