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息政策加速落地,激发消费潜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9月起,《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两项重磅贴息政策正式落地实施。这两项政策聚焦个人消费贷款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提供补贴支持,精准覆盖广大消费群体与各类经营主体。记者在政策落地半月后采访发现,中央财政对个人消费贷款的贴息支持正切实转化为民生红利,为消费市场注入强劲新活力。
银企联动 政策首月成效初显
9月1日,在上海第一百货商业中心,一位顾客购买日用消费品时,使用浦发银行消费贷产品“浦闪贷”完成支付,成功享受到了贴息政策的优惠。这位消费者“省钱又省心”的体验,正是9月起正式实施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带来的福利。
根据该方案,在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通过23家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办理的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业务除外),均可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贴息范围广泛,涵盖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消费贷是消费者装修、购车等大额支出的优选工具。”浦发银行相关人士介绍,以该行的“浦闪贷”为例,最高授信额度达100万元,年化利率最低3%,且在2026年8月31日前可享受财政贴息补贴1%。与信用卡分期相比,该产品具有额度更高、利率更低、支用更灵活的优势。
据悉,为积极响应贴息政策,浦发银行于8月12日发布《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关于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的公告》,推动“国补”政策快速落地。该行还与百联集团围绕商业引流、消费场景创新展开深度合作,通过资源整合与场景共建,打造“金融+商业”融合生态,在促消费、惠民生领域形成强大合力。
消费贷升温 车贷引领市场回暖
政策效应在其他银行同样显著体现。市民彭女士今年7月向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申请了30万元的消费贷额度,计划用于10月份装修,得知9月1日起大额消费可享受贴息后,她立刻前往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网点咨询:“我7月申请的消费贷,利率是3%,能享受9月的‘国补’贴息吗?”“可以的。”网点工作人员告知,“只要是今年9月1日至明年8月31日发生的符合条件的消费,都能享受贴息政策。”这让彭女士欣喜不已:“薅到羊毛了!”
半个多月来,政策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表示:“近期我行车贷业务增长明显,消费贷款的增量主要由汽车贷款带动。近期,车贷业务占比从6月的50%提升至超60%,成为消费贷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为便利客户,各家银行大多简化了操作流程。以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为例,消费者可通过手机银行签署贴息协议,并授权银行查询贷款发放账户,以便银行识别客户相关消费交易信息,汇总满足贴息条件的消费金额。对于系统可自动识别账户中消费交易信息的情况,该行将自动开展贴息,并通过手机短信、APP通知等方式告知客户详情。
政策实施以来,银行也接待了不少前来咨询的客户,其中不乏存在理解偏差者。据介绍,有客户使用信用卡消费来向银行申请贴息,但信用卡消费不在本次消费贷贴息范围内;还有客户使用现金或他行账户进行消费,导致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发放账户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造成贴息申请不成功。对此,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表示,计划加大宣讲力度,指导一线员工强化政策解释与引导。
服务端赋能 贴息助力企业腾飞
政策不仅惠及消费者,更对经营者产生积极影响。申城某文化公司主营动画影视制作,与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合作5年,从一家小型工作室成长为参与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视频开发与设计的重要团队。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企业通过创业组织创业担保贷款,累计获得市就促中心贴息超10万元。‘国补’政策落地,或将让更多企业减免利息,轻装上阵。”
“综合来看,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实施半个多月,已呈现出较强的政策效能,对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初步显现,整体符合政策预期,在家居、汽车、文旅等领域表现较为明显。尤其是覆盖餐饮、养老等8类行业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同步实施,从服务消费供给端予以改善,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间接促进服务消费供给质量的提升。”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认为,财政金融协同模式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也具备复制潜力。“例如,在乡村振兴中可用于定向支付,在科研领域可监管经费使用,形成‘财政引导+金融创新+技术监管’的立体化架构,精准匹配不同领域需求。”
今年以来,为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财政、金融等政策持续发力。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针对当前服务消费领域的痛点和发展机遇,提出了多项财政金融支持举措。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这些政策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将进一步推动降低消费信贷成本,扩大有效供给,激发有效需求,提振服务消费市场活力。
“首先,降低信贷成本。消费信贷支持和财政贴息直接降低居民和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前出台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双贴息’政策(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预计100亿元的贴息资金有望带动1万亿元贷款流向消费领域。其次,政策将有力刺激居民在文旅、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三是优化服务消费结构。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养老、托育、家政等民生短板领域,以及数字消费、文娱体育等新业态,有助于增加高质量服务供给,推动服务消费的扩容提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