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了!国妇婴奉贤院区推出“先诊疗后付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之前就听邻居说国妇婴能先看病后付钱,这下我自己就能去医院,不用总麻烦孩子陪了,真是太方便了!”家住奉贤区南桥的李阿姨在和邻居聊天时得知这一便民新举措后,高兴不已。作为需要定期回医院复查的患者,她深感此举大大减轻了就医负担。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国妇婴”)奉贤院区在启用三周年之际正式开通了“先诊疗后付费”便民服务。这项主要针对“一老一小”群体推出的便民就医举措,平均可缩短患者40%的就医时间。
※ 推出“先诊疗后付费”便民服务 ※
“以前来医院,连看病带检查加上排队,顺利的话也要半天,现在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对我们老年人真的太友好了!”在门诊大厅,刚做完检查的李阿姨对“先诊疗后付费”服务连连称赞。
李阿姨说,虽然医院开到了家门口,但挂号、缴费、检查,来回排队操作,对她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还是有点吃力。“现在好了,省心多了!”
正值奉贤院区启用三周年之际,国妇婴正式推出该项便民服务。这一主要面向“一老一小”群体的举措,预计可缩短患者平均就医时间40%。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份国妇婴徐汇院区主楼完成大修翻新并全面启用,推出了“先诊疗、后付费”的诊疗服务。如今,奉贤院区满足条件的市民同样可以享受到这一便捷服务。
据医院负责人表示,简化就医流程、提升诊疗便利,尤其是针对“一老一少”人群,国妇婴此次推出了“先诊疗、后付费”服务。以往,患者就诊时在挂号、检查、取药等环节需要多次缴费,占用时间不说,对于“一老一少”特殊人群而言,哪怕可以手机支付,也存在诸多不便。现在,只要符合条件的患者,在首次就诊时线上签约后,即可在整个诊疗过程中无需中途缴费,待全部诊疗结束后,一次性支付自费部分费用。
目前,该服务仅限上海市职工医保及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且需满足“参保状态正常”(无欠费、停保等),暂不包含异地医保、大病医保、丧劳等特殊医保类别。首批适用的科室是:妇科、宫颈科、内科、乳腺科、中医妇科、宫腔疾病中心、儿童保健科、麻醉门诊、急诊、新生儿科。
国妇婴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就医流程,让便民服务覆盖更多有需要的患者,切实减轻就医负担。
※ 这里迎接新生儿超过2万名 ※
自正式运行以来,作为落户新城的首家三甲专科医院——国妇婴奉贤院区目前已满三年。三年间,医院门急诊服务量累计突破100万人次,迎接新生儿超过2万名,为新城居民织密健康“防护网”。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三年以来,医院始终聚焦新城建设进程中出现的卫生健康新需求,不断织密妇幼健康关爱网络,加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全力保障新城居民健康。”国妇婴院长、党委副书记王玉东表示。
奉贤院区启用三年来,在妇幼健康保障方面交出亮眼成绩单:门急诊服务量累计突破100万人次,迎接新生儿超过2万名。背后是国妇婴始终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拓展服务深度与广度的不懈努力。
2022年院区启用之初,即配备了产科、妇科、新生儿科、生殖医学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及胎儿医学中心等完整学科链,有效弥补了南上海地区优质妇幼医疗资源的不足。
“依托我院妇产专科优势与临床积淀,大妇科团队打造了‘专家引领、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构建了从筛查、精准治疗到术后康复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以过硬质量和高效协作,成为守护南上海女性全周期健康的中坚力量,”王玉东说。
截至目前,上海三甲妇产科专科医院中首个新生儿家庭陪护病房、上海首个孕产妇宫腔疾病中心,以及睡眠障碍门诊、国际医疗部、生殖免疫门诊等特色门诊和病房也相继在奉贤院区设立,在实现全程化、精细化诊疗的同时,更好满足患者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在学科创新领域,奉贤院区同样表现突出。由国妇婴牵头研发的“相控阵列聚焦超声子宫肌瘤治疗系统”获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认证,并率先在奉贤院区投入临床,为患者提供无创治疗新选择。同时,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妇幼分中心落地于此,推动多项科研成果快速向临床转化。这种“临床—科研—转化”的良性循环,使国妇婴奉贤院区不仅提供医疗服务,更成为区域妇幼健康的创新引擎。
此外,近日,国妇婴奉贤院区为国际和平主义战士、著名外科医生蒂尔森·莱孚·夏理逊(又译哈励逊、哈利生)医生举行雕像落成仪式。夏理逊医生来自加拿大,是三位“为援助中国人民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志愿军’”之一。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医院创办人宋庆龄为医院命名“国际和平”,寓意对这一伟大事业的传承,将红色的服务基因深深植入医院的发展历程。
“我们救治的每一名患者、迎接的每一个新生命,都是在续写国际和平的故事,”国妇婴党委书记刘志伟表示,“此次在奉贤院区立像纪念夏理逊先生,是再次诠释‘国际和平’的深厚内涵——它既是战争时期超越国界的国际主义坚守,也是和平年代医者对生命平等承诺的践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