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论坛上演科技主播“风采秀”,00后上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9月22日,2025“奋斗杯”第四届上海市青年技能大赛科技网络主播大赛决赛在浦江论坛上演,00后登上了这一舞台。
00后“萌新”想要“翻译”专业表达
来自上海环保科技园有限公司的陈月是个2000年出生的姑娘,也是这次科技网络主播大赛的一号选手。她告诉记者,在这之前她从没参加过类似的比赛,完全是“萌新”初体验。谈到报名原因时,她眼神发亮:“因为我从事的是科技成果转化,常常觉得专业表达太枯燥了。我就想通过这个比赛,把专业的科技语言‘翻译’成大家都能听懂,还觉得有意思的内容。”
作为一位“技术经理人”,陈月认为科技网络主播就像是线上版的“科技翻译官”。在比赛过程中,她不断从其他选手身上汲取灵感:“原来科普还能cosplay、演小品、做各种创意视频,完全打破了我对直播的想象!”她这次选择不用PPT,而是别出心裁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呈现:“我拿婴儿颅骨矫形器举例,还现场展示了自己的扁头,用自己的经验教学来现身说法。”
在这个00后看来,这个大赛不是在选网红,是真的在发掘能扎根科技、玩转传播的网络主播。“它给我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赛道,也让我更坚定:科技传播可以既严谨又有趣,既专业又接地气。”她说。
90后医生还想“有机会再战一场”
瑞金医院血液科的林小晶医生这次来参赛,主要是觉得“主播”这种形式跟医疗行业“有点搭”。“平时工作中我就发现,和患者沟通越顺畅,他们的配合度就越高。而直播互动恰恰能打破传统医疗的沟通壁垒,是一种特别棒的创新。”
在台上,她推广的是中国首台“自动眼征检测仪”。她设计了一个小场景,从一个甲亢突眼患者的日常困境切入,再引出这款产品怎么通过科技帮他们减少痛苦。“其实我之前只做过一两次传统科普,但这次做科技网络主播完全不一样,它不仅要求内容靠谱、易懂,还得有感染力、幽默感,要让人听得进去。”
1993年出生的林小晶告诉记者,这次比赛让她收获满满,从复赛开始就在偷偷学其他选手的小技巧,比如有人把知识点唱成Rap,有人用段子引出重点。“今天表现还不是太满意,如果有机会再战一场,我一定会做得更有意思。”
首设三大赛区展示青年创意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赛首次设立“未来产业、农业科技、医疗健康”三大赛区,已成为青年技能人才展示才华、交流切磋的舞台,也是科技创新与网络传播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大赛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指导,共青团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办。自7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未来产业、医疗、农业领域的众多青年选手参与。经过初赛、培训营等环节的激烈角逐,三大赛区的优胜选手脱颖而出,18位选手晋级本次决赛。
据介绍,此次科技网络主播大赛的产品均为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技术转移集市的,来自医疗、农业、未来产业三大领域的婴儿颅骨矫形固定器、自动眼征测量仪、胃转流支架系统、mRNA腺病毒疫苗,AI智能健康戒指、智能血压手表、P1机器人、小型娱乐无人机“追光号”,以及尚绿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麦角硫因·追光小绿瓶等产品同台呈现,既有“硬科技”的技术含量,也有“新消费”的应用温度。
最终,经过激烈的比拼,来自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杨焕玲夺得一等奖;来自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黄铃潼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刘奕玥获得二等奖;林小晶以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田浚祺和来自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的李佳蓉获得三等奖;同时王以淳、薛玉菡、邬松恒、热迪力·阿比力米提、唐煜明、戴嘉泽、孙小淋、钱怡遥获得“科技网络新秀主播奖”;陈月、宁业衍、马腾云、毕荣坤、孙家亮获得“科技主播闪耀之星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