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苏州河论坛”发布重点课题,普陀聚焦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与创新生态建设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
9月23日,“2025苏州河论坛”在上海普陀举办。本次论坛由普陀区政协与市政协界别和地区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将“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为牵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作为主题,围绕主动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聚焦产业生态培育等关键问题,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论坛发布区政协重点课题成果,推动青年创业者“轻装上阵”。从降低重资产门槛到升级生态协同机制,普陀正在探索适配初创企业成长路径的产业集群生态。
论坛上发布了2025年区政协重点课题《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为牵引,聚焦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着力强化重点产业科创引擎》研究成果。课题提出通过“慢思考、长思考、冷思考”构建差异化研究视角,厘清普陀优势与问题,以“十大举措”培育具有特色和可持续性的创新生态。
报告指出,当前国内顶级科技园区正转向“生态竞争”,胜负手不再是补贴力度,而在于是否具备包容失败、鼓励非共识创新的环境,是否能打破边界、连接高校与市场,是否能打造吸引全球创新人才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氛围。因此,普陀应立足生态营造,推动初创企业专注核心技术研发而非重资产投入,实现“0到1”“1到100”的跨越式发展。
为此,课题组提出“十大行动”培育路径,包括空间布局优化、招商模式升级、链主生态集聚、共享设施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举措。其中,创新共享设施建设行动包括打造硬科技创新共享平台(如产品设计、打样生产中心),为初创团队提供“低门槛”基础设施服务,帮助青年创业者降低重资产投入成本。
报告还提出“跳出普陀看普陀”的思路,背靠上海科创资源,以做实“向东”(上海内部)的联动,来强化“向西”(沿沪宁城市)的联动,依托“轨交上的长三角”的交通优势和“千年吴淞江”的人文积淀,强化与创新资源间的物理链接与文化价值转化。
结合普陀产业基础与赛道潜力,课题建议以“品牌及文创数智化创新”“网络安全数智化创新”两大赛道先行,以升级与链主生态战略合作为抓手,以“争创国家级示范园区”为目标,兼顾战略与推进,以小切口入手打造创新样板间,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培育模式。其中,“品牌及文创数智化创新”赛道中,普陀正积极推动与快手的战略合作,推动“快手可灵”AI背后的超级创作者生态集聚长寿湾,与M50“泥轩”数字艺术家形成共创机制,吸引更多创意人才在普陀集聚与成长;同时,深化产学研融合,联合东华大学、同济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吸引数字艺术家、创意团队落户,打造数字文创“超级IP”。
专家演讲环节中,与会专家围绕“产业生态定位”“设计驱动创新”“AI安全新趋势”等议题建言献策,为普陀重点产业生态培育和沿沪宁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方案。
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在致辞中强调,普陀要努力打造成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引力场、智汇源、孵化器和服务中心,将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紧密结合。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表示,普陀将让高铁线成为创新线、合作线,让高速路成为协同路、联动路,为加快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作出新贡献。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