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当女骑手形成“她力量”,我们更应该给她“力量”
2025-09-24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你收快递或者外卖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女性骑手送件的比例,越来越高了?

美团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从2022年至2024年,女性骑手数量从51.7万人增长至70.1万人,虽然在其总量中只占据约10%,但2年时间内增长了35.6%,是整体增长速度的近两倍。而另一家机构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总的外卖骑手大军中,女性占比已经达到24.3%,5年涨了5倍。快递和网约车等行业头部企业的数据,也同样显示,女性快递员、女性网约车司机的占比和绝对人数,都在激增。

在这些曾被视为男性主导的高强度、重体力劳动领域,原本被普遍认为不适合的女性,正在形成一股“她力量”。只是,这股力量的形成,背后多少有些无奈的因素:负债,失业,要照顾家庭,只能选择这些能利用碎片时间的灵活就业方式。尤其是对许多受教育程度有限、又需承担家庭责任的女性而言,这扇门提供了难得的就业机会。

从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视角出发,女性骑手的加入,证明了社会能够提供基础的灵活就业岗位、“过渡性劳动”,给有需要的人群托底,这是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一些女性凭借这份工作,真正改变了人生轨迹,不仅还清家庭债务,甚至拿到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冠军,成为了“行行出状元”的生动样本。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女性进入这个领域要面临着远超男性的多重挑战,她们更脆弱:在生理上,长时间的户外奔波、爬楼,给女性的身体造成不小负担,尤其还有少部分从业者不得不带着孩子上阵;在安全性和心理上,夜晚送餐送件,危险系数和心理压力也要远大于男性。

当女性用勤奋和坚毅,努力改写自己并不完美的人生剧本,支撑一个小家庭,这值得所有人尊敬,但这也更需要社会给予温暖关怀和系统支持,赋予“她力量”更坚定的支持力量。

普通人可以用善意为她们筑起城市文明的第一道避风港。当送餐出现了延迟时,多几句温言,多一些宽容。理解能打败太多的疲倦和心酸,让她们也可以挺起胸膛。

城市社区的支持则给她们传递“被看见”与“被尊重”的城市温度。在不少党群服务中心,都设立了骑手休息站、饮水站,还为女性骑手特别提供临时托幼服务、组织女性骑手互助小组等,这些看似小小的暖意,都能为她们艰难的行囊减负。

社会性的制度保障则是更根本性的温暖。当下,骑手的社会保障力度还很小,更别提大部分游离在主力之外的女性骑手了,让骑手们通过社会保障获得职业安全感,是城市治理的一大课题。平台也需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提供灵活就业岗位的同时,也要用科技赋能,体现人文关怀。

女性外卖骑手的增多,不是一个简单的就业方向变化问题,而是社会结构转型、经济效率提升的缩影。我们期待,这些努力前行的女性,能够一直屹立于社会向前的洪流中。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编辑:张红叶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