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眼字体就想到上海,“上海城市文化与字体”探索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5-09-24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作为“上海城市文化与字体”探索计划的阶段性成果,中国首款以城市文化为源流的中西文字体“上海摩登体”正式发布。同日,基于这款字体的艺术海报展览在上海“外滩源壹号”开幕,展期将持续至 10月8日,市民可前往感受字体与上海都市文化的深度联结。

“摩登体”是让人看一眼就想到上海的字体,这也是“摩登体”神奇之处。记者了解到,作为“上海城市文化与字体”的一部分,“上海摩登体”由汉唐文化历经一年半研发而成,全字库总计7293字符,汇集字体设计、平面设计、城市文化领域的中外专家与创作者的结晶。字体溯源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上海都市文化的起源与涌现、影响与遍及了各种视觉文化形态的装饰艺术运动。但这款字体并不是对装饰艺术风格的形式复刻,而是在秉承装饰艺术运动融合多元文化与创新未来的时代精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字形语言,向城市文明演进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发问。

同期举办的艺术海报展览正是对“摩登体”的应用和延伸。记者注意到,多张海报采取了将“上海”二字进行叠影的创作手法,比如2x4的作品《上海》与刘钊的《叠影上海》,前者的字体被赋予了金属或者玻璃般的质感,形成透叠格栅的互映与折射,使“上海”呈现出愈加厚重、复杂、交错和不确定的形态。而后者则将“SHANGHAI”不断叠加、旋转、堆叠,形成一个既似建筑立面,又似流动空间的视觉形态。通过字母的延展与空间透视,呈现出上海这座都市的秩序与气质。

还有一些海报则以上海话为创作素材,比如韩文斌的《寿头寿脑》,用猫咪与家人的关系,来表达上海的宠物友好环境。虞琼洁的《夜上海》中选用了“野日头吃家日头,野月吃家月”这一上海话表达,形象地比喻日食与月食,意在突出上海话的独特韵味。以地方语言为文化载体,也彰显了上海话的地域文化特色与文化认同感。

策展人汪汝徽提醒记者,作为一款具有强烈视觉特征的“标题字”,上海摩登的字形,展现了字体同图案、纹饰一样作为“装饰形象”的象征力量,尽管“摩登”脱胎于英文“modern”一词,但是在中国文化与社会自身的土壤上,已经升华成了自己的语言与视野。

据悉,2025年9月,字库已亮相第36届上海旅游节主视觉及大巡游等重点活动,在外滩地区和沿线高架打造城市文化精彩风景;9月19日开幕的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期间,“上海摩登体”也在徐汇滨江主会场的建筑投影秀中大规模亮相。“上海摩登体”出品人郁为琦认为:“这套上海摩登体以优雅的姿态漫步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只有当文字被广泛应用,它才会有广泛的生命力,文脉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