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质量就业!上海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推介官”
2025-09-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图

从综艺节目里的饮品推荐到景区里的文化讲解,从企业招聘现场到餐饮门店,“人工智能推介官”将走进多个领域,以科技之力重构信息传递与用户互动的模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亮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总体部署,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9月25日下午,“‘乐业上海优+’行动——上海市人工智能推介官专场招聘会”在宝山区中成智谷产业园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智赋就业,创赢未来”为主题,聚焦培育一支具有人工智能思维、会用人工智能工具、致力于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普及应用的“人工智能推介官”队伍,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就业服务深度融合,助力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等重点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培训+就业全链条服务,加快培育人工智能推介官

据悉,本次招聘会以市区联动方式举办,在宝山区设立主会场,在其他15个区和相关高校设立分会场,共计500余家单位参与。其中,主会场邀请100余家本市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用人单位参与,提供包括全职、兼职、就业见习在内的各类“人工智能推介官”相关岗位。

此次活动是本市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与就业服务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据悉,“人工智能推介官”将采取培训考核和“一试双证”等方式开展培育工作,并通过“培训或认证+就业或见习”模式,以培育人工智能推介官队伍为载体,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同时,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重点协调上海外服、中智等头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统一整合企业需求,实施人员培训,落实人岗匹配。

“人工智能推介官”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究竟是一份怎样的工作?谁可以成为其中一员?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主任周国良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AI时代来临,需要更多人来共同推广人工智能应用;同时,上海本身拥有大量优秀的AI企业,如商汤科技、黑湖科技等。“好产品与用户之间常缺一座‘桥梁’。推介官就是要打通产品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周国良主任表示,培育该新兴职业,还有重要的一点,可以更好地促进青年就业。当前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希望通过这个新领域,为更多年轻人提供新的职业方向。年轻人对新事物接受度高,经过培训,他们可以成为AI应用的推广者。作为一个创新的岗位概念。其核心职能是“了解AI、熟悉AI、会用AI,并帮助优秀的产品找到用武之地”。

政府在项目中扮演着“平台搭建者”和“政策支持者”的角色。周国良解释说,本市强化政策集成和资源统筹,优化“人工智能推介官”培育赋能支持政策,用足用好本市定向培训补贴、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岗位补贴、就业见习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支持,为上海打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让人才既“懂技术”,又“会传播”

不久前,在接受规范化培训后,来自上海产训融合技能发展中心漕河泾人工智能分中心特聘专家、首席讲师祝欣蓉成为上海首批“人工智能推介官”,接下来她将作为讲师,培训出更多的“人工智能推介官”。

“这份职业的特色是把‘懂技术’和‘会传播’打通了。”祝欣蓉说,“我们不仅教授大模型应用、智能体开发等技术,更注重培养学员将技术转化为可落地方案、并用通俗语言向企业推荐的能力。”

祝欣蓉告诉记者,培训课程为期5天,内容紧密结合上海本土AI产业,案例均来自智慧生活、智慧交通、康养等真实场景。“我们会重点介绍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本地标杆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引导学员使用这些工具完成任务。”祝欣蓉表示,学员完成培训后,需通过理论考试和综合项目考核,才能上岗。

作为招聘企业代表,黑湖科技人力资源副总裁张以宁表达了对项目的期待。“企业对于AI应用人才的需求确实在增加,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我们。”张以宁介绍,企业会为见习生安排一对一带教老师,并让其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同时安排内部AI课程。“见习期满三个月后,我们会组织答辩,综合评估其成果和学习态度,决定是否留用。”

对于“人工智能推介官”应具备的素质,张以宁认为,首先需要具有强烈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因为这个岗位的本质是善于‘推荐’,对于适合这个岗位的应聘者,我们非常愿意提供留任机会。”

启动仪式上,上海外服集团发布了“人工智能推介官”培训标准,8家单位获颁人工智能领域就业见习基地标牌,“乐业上海第一站AI+就业”也同步亮相。主会场现场设立了五大功能服务区,涵盖项目宣介与咨询、职业指导、技能培训认证、智慧就业服务体验以及特色就业服务活动等全链条服务,不仅有本市职业指导专家联手高校就业指导老师一对一帮助求职者答疑解惑,更有先进的智能终端和最新AI就业场景为求职者提供沉浸式体验,通过企业招聘诊断、AI职业规划、智慧站点微视频等场景,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就业服务中的创新应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