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这一创业营聚焦硬核科技,初创企业团队中已有00后
2025-09-2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以“智联未来,算动芯生态”为主题,张江高科895创业营(第十六季)智算专场9月26日下午迎来Demoday,6家初创企业展现他们在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领域的前沿实践。记者看到,其中有的初创企业团队中已有00后涌现。

  ◇  北大团队来沪创业  ◇  

燕芯微(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前沿硬科技企业,创始人王宗巍是北京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今天正好是我们公司成立一周年的生日,非常巧。”接受记者采访时,这家初创企业的CEO助理刘厚成笑着告诉记者。

这位年轻的CEO助理是2002年出生的00后,同样也是北京大学本硕毕业生。一群来自北大的团队为何会将企业总部落在上海张江,他表示,因为上海张江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配套最完整的地方。“除此之外,在这边不管是高科技人才储备还是政策支持,都非常丰富完善。”刘厚成表示,通过在北京的分公司,与上海南北协同,京沪联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迅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这家专注硬核的企业基于自主可控的ReRAM技术,推出存算一体芯片,将存储与计算功能集成于同一器件,有效缓解传统冯诺依曼架构中存算分离带来的速度滞后与高能耗问题。“以我们目前正在开发的基于28纳米工艺的存算芯片为例,在每一瓦的功耗下可以实现20万亿次的计算,比传统的AI芯片性能提升了好几倍,在智能机器人工业的仓储物流和物联网等边缘智能推理场景下,我们这种存放一体芯片可以在不到一瓦的功耗下去实现高强度的AI计算。”

通过打造嵌入式存储IP,独立式存储芯片和存算一体芯片这三条完整的产品线,这家初创企业希望能为国产AI企业提供一个高可靠、高性能的底层硬件平台,不断地推动国产AI企业实现自主可控和全面国产化这两个终极目标。

“这次参加创业营活动也是带这样的目的来的。”刘厚成告诉记者,张江是一个充满科创氛围的地方,可以有机会与产业上下游的配套企业互动和合作,了解彼此的需求和特点,来进行互补。“希望我们的技术能够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界,完成‘lab to fab’的转换,让更多伙伴了解我们,加入我们,一起为中国芯片的国产化和自主化提供更多动力和活力。”

  ◇  在硬核科技中创新突破  ◇  

记者了解到,今天的6家企业都在智算前沿领域有所创新,也已有突破性成果。

江原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致力于国产全供应链AI大芯片与智算平台的研发,已经正式量产国内第一款全国产自主研发和大陆境内工艺制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计算芯片,实现了从设计、制造、封装的全流程本土化,成功突破了AI芯片“卡脖子”问题,有力推动了国产高端芯片的完全自主可控。‍

上海云脉芯联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高性能网络互联芯片领军企业,产品主要面向智算互联及云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领域,首款自研芯片YSA-100已正式发布,为中国智算集群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更多可靠的选择。

北京超星未来科技有限公司面向边缘智能场景提供高能效AI计算方案,芯片“惊蛰”R1已实现量产,R2也将于2025年推出,产品应用于智能驾驶、智慧电力、具身智能、AI智能硬件、无人系统等边缘计算场景。‍

英伟芯(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的光电集成技术公司,致力于为数据中心光互联等领域提供高性能的光电集成和硅光解决方案。企业专注于硅光芯片技术的研发,此技术融合了硅材料的成本效益与光子学的高带宽特性,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5G 通信、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显著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并有效降低了系统能耗。

宁波云锦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聚焦于大模型技术在具身智能领域落地的科技公司,通过大模型小型化和边缘计算应用的整体方案,为客户低成本地打造面向物理世界的具身AI大脑。“我们研发的智能体路由器,定位是为每个物理空间提供理解跟记忆的能力。未来Ai智能体可以在工业空间的物理空间里成为管理者,在家庭空间里成为陪伴者,现在已经推出1.0产品,在全国都有所应用,预计明年会发布2.0版产品。”宁波云锦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文艺告诉记者。

  ◇  不断培育优质科创企业  ◇  

记者了解到,聚焦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领域,张江高科895创业营(第十六季)智算专场挖掘了21家智算创新企业入营,涵盖算力基础设施、智算软件算法行业应用场景等多个前沿方向。自今年5月开营以来,本季创业营陆续举办了课堂、沙龙等丰富活动。经过数月的深度孵化和加速培育,最后选出了6家最具潜力的入营项目进行路演展示,全方位展现智算领域创新成果。

张江高科895创业营负责人陈海玲表示,895创业营是张江高科895孵化器“基地+基金+创业营”孵化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5年正式启动首季以来,在十年时间里持续聚焦硬核科技产业创新创业孵化,为早期科创项目搭建了从技术研发到市场落地的全周期成长通道。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458家优质科创企业,其中 24家企业凭借突出的技术实力与市场潜力获得张江高科直接投资,5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在本季创业营中,张江高科进一步发挥其覆盖企业从天使、VC、PE、并购的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服务优势,针对营内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提供精准赋能。通过前期深度尽调与产业匹配度评估,最终与5家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的营内企业签署优先投资协议,为企业后续融资提供稳定资本保障。

据介绍,张江高科还将以打造“上海硅光未来产业集聚区”为新起点,在11月份正式启动“895创业营(第十七季)硅光专场”,将作为集聚区的创新引擎,汇聚全球智慧,赋能早期项目,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硅光产业创新策源地和生态社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