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闭幕,参与人数超9.2万人次
2025-09-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培琦/图

“你好!”“Hi!”“Bonjour!”“Ciao!”“Hola!”……过去的四天,来自全球各地的设计大师、专家学者、领军企业,相聚在黄浦江畔的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2025)现场。他们相互问候、智慧碰撞,共同行走于展览的主通道——一条由回收运动鞋塑料再生制成的200米生态跑道。

这条特殊的生态通道,亦是“跨界融合”理念的生动隐喻,跨越地域、文化、行业,由大会构建的无界对话场域,正推动全球设计界踏入同一“跑道”——以生态设计为底层逻辑,为城市、产业、环境与社会的转型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创意、创新与创造动能,开辟人与自然和谐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设计,正日益成为驱动未来发展的强力创新引擎。正如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在开幕式上所言,要进一步提升“上海设计”的原创力和影响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为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蓄势赋能,为上海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大会所凝聚的共识、激荡的灵感,已迅速转化为广泛的社会影响。据统计,截至9月28日18时,大会各类活动参与人数超9.2万,其中主展参观人数超6.5万;全网相关话题阅读(观看)总人次超20亿。线下热度彰显行业与公众对设计创新的高度关注;线上传播的裂变效应,为设计赋能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更深厚的社会共识。

  ◇  生态设计风向标引领全球  ◇  

一场场聚焦全球创意城市、AI+设计、时尚科技、谷子经济、银发经济、食物设计、城市更新、美丽乡村、设计教育、女性力量等主题的论坛深度剖析行业前沿;汇聚近500个参展品牌、超3000件展品的主展览,全面展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协同的愿景与理念……

为期4天的主会期,从满含期待的清晨到创意迸发的夜晚,无数的思想交锋最终沉淀为一个普遍共识:中国有条件成为以“人与自然协同”为特色的生态设计的全球引领者。其中,上海正在成为生态设计的全球策源地。

正如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席王金南所说:“上海的人才优势、低碳经济和绿色金融优势,使其具备引领全球绿色设计发展的基础。”

大会期间,主展区序厅的“生成未来 设计之都”15周年展,15个里程碑事件串联起上海设计之都建设15周年根深叶茂的产业图景。大会开幕式上发布的《上海设计之都15年成果册》,更让外界看到上海打造设计之都的坚实脚步。15年来,上海工业、建筑、时尚、数字、服务五大设计协同推进,产业规模超1.6万亿元,“城市处处有设计,生活处处有设计”的理念深入人心。

15年来,上海已经成长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设计创新型城市,这不仅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提供了可借鉴的上海方案,更印证了一个深刻命题:设计不再是单一的行业或美学问题,而是关乎城市和产业未来的核心战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拉米雷斯认为,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富有远见,本届大会的主题精准诠释了当今设计的核心内涵:它是创新、文化交流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

“几个月前,我对自己承诺,不再参加很多大会。但当我收到WDCC的邀请函,看到‘生生不息’的主题时,非常激动。”国际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联盟主席、米兰理工大学荣誉教授埃佐·曼奇尼(Ezio Manzini)说,出于对当前社会原子化现象的担忧,他希望用设计的力量共建包容、多样性、可持续的社会。

对于“生态设计”的引领,更体现在大会特设的国际设计大奖的导向上——今年“前沿设计创新奖”(FDP)的杰出贡献奖被可持续设计专家、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士约翰·萨卡拉(John Thackara)摘取。他在大会论坛上直呼:“设计师的新使命就是用AI赋能生态修复。”

一株植物、一条水流、一道光影,都是生命的节奏,也隐喻着城市与产业的秩序。如何通过设计连接当下与未来,让经济与技术活动遵循生态伦理?

大会传递的一个“颠覆性”观点是:生态设计不应是成本,而是动能。WDCC2025创意总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娄永琪在大会主展策展词中指出:本届大会将主题定为——“设计无界 生生不息”。这里的“生生”,是一种新伦理;也是一种新愿景、新路径和新关系,更是一种新动能。

比利时经济学家、“蓝色经济”之父冈特·鲍利(Gunter Pauli)在大会上重申了其著名的《蓝色经济》一书中的主张:模仿大自然中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来创建生产流程,把生态看作一种投资,能够创造经济价值,推动可持续繁荣。

  ◇  时尚生活新范式魅力十足  ◇  

生态设计包含着设计领域对人类未来的严肃思考,时尚消费品则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的WDCC上,汇聚了一大批全球时尚消费品领域的名家名企,展示了多元化的融合性消费场景,成为提升上海全球时尚话语权的一大平台。

刚从伦敦时装周赶回上海的“上海设计100+”全球设计大使、国际时尚大师Jimmy Choo感慨,“作为华人设计师,非常荣幸能见证上海设计的全球影响力,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来到上海,将艺术设计的魅力传播到全世界。”

大会时尚生活品牌展区的上海时尚出品集合区观众川流不息,“上海时尚出品”这一标志性IP备受瞩目。现场的海内外设计师、年轻潮流人士或是用镜头细细记录,或是驻足观赏交流,这里汇聚的20多个涵盖未来居家、精致生活、运动时尚等的上海时尚品牌,集中展示了上海作为时尚出品地、潮流集聚地、创新策源地的活力新风尚。

今年大会展出的国际品牌占20%,新锐品牌高达60%,智己LS6超级增程、沃尔沃XC70插电混动、Xreal和星际魅族的新款AI+AR智能眼镜、老凤祥的“盛唐风华”系列……展会全面展示了上海时尚生活方式与消费品产业互为促进的生态格局,服饰尚品、化妆美品、精致食品、运动优品、智能用品、生活佳品、工艺精品、数字潮品等“时尚八品”创意十足,上海设计、上海品牌活力迸发。

在展览一隅,往来驻足的观众可在竹板围成的茶道场暂歇,街区式展陈打造出绿色生态的公共空间,时尚的适老化沙发为老龄群体开创时尚无龄的服务体验,户外广场的“设计嘉年华”集聚创意好物……展区把服务设计融入展陈空间,推动设计走进市民日常,赋能人民城市建设。

“中国设计究竟要怎样走向世界?”一直是圈内绕不开的话题。在今天,在这场全球设计界瞩目的大会上,由“时尚之都”上海所引领的中国设计,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变得明晰而坚定:越东方、越智慧,就越世界。

李宁展区以“东方诗性与科技速度”为主题,视觉化呈现了李宁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创新之间的持续演进;在国际时尚界崭露头角的新锐时尚品牌Feng Chen Wang,其经典竹包需要数月时间,让竹篾晾晒、塑型、拼接,才能成型。这些赓续东方智慧的设计过程,正是中国设计最珍贵的底气所在。

时尚亦需不断推陈出新。大会在“传统”的服装潮玩等时尚领域之外,首次聚焦“食品设计”这一新潮领域。松果设计展区创新打造“味觉丹青”展览,通过对宋代饮食文化研究和数字科技的结合应用,以互动体验的形式演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掌上春天展出自主研发的首台融合多模态感知与大模型推理的AI机器人“spring”,可在1.5分钟内独立完成茶饮全流程制作,将时尚生活新范式延伸至舌尖之上。

  ◇  产业创新策源地成果丰硕  ◇  

这场聚集了9.2万名参与者、近500个参展品牌的盛会,不仅是全球设计智慧与前沿理念的多元化汇聚、全球设计实践与最新探索的全方位展示,更是一次成果丰硕的产业促进大会——为期4天的主会期中,一揽子“首发”“首秀”设计新品交相辉映,一场场产业生态专场链接创新要素,一批批创意设计项目落地申城,推动上海创意设计产业生态再上新层级,不仅筑牢了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设计基础,也深化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设计底色。

设计人才是产业生态的关键所在,而青年设计人才更事关产业未来。聚焦青年,成就青年,本届大会首次发布“U35”青年设计人才计划名单。沃尔沃亚太设计副总裁栗璟瑶、钛虎机器人CEO易港、法尚大中华区总经理Matthieu Rochett等35名青年设计人才成为入选者。大会还专门举行上海设计“U35”路演与机遇分享会,为上海创意设计产业注入鲜活动能。

作为“U35”青年设计人才计划的代表,Feng Chen Wang创始人王逢陈表示,上海独特的“链接力”无可替代——设计师既能与老匠人深入合作、传承技艺,又能实时接轨全球时尚资源。“梧桐树下的烟火灵感,以及城市给予的深切支持,都成为我们成长的养分。我无比笃定:要在上海,让Feng Chen Wang长成真正扎根中国、属于世界的国际品牌。”

作为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上海国际设计百人智库再次扩容。11位在全球设计界享有盛誉的学者与大师,受聘成为第四批上海国际设计百人智库专家。从优秀年轻设计师到全球顶尖设计大师,随着多层级、多领域设计人才的竞相涌现,上海搭建起一个更加完备的设计人才梯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培琦/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