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胜利的歌声多嘹亮”到“聆听父辈故事”,上海主题文化活动喜迎国庆
2025-09-30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为了让国歌能够呈现最好的音乐效果,以鼓舞人心,父亲李焕之为国歌配器时投入了大量心力,始终保持着严谨和执着。”为国歌编配管弦乐总谱的音乐家李焕之的长子、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大康在国歌展示馆对台下的青年人说。

在新中国76岁生日到来之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之“歌声里的家国记忆”主题活动在国歌展示馆举行。此次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向李大康教授和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侄子曾浙一颁发“为国而歌”特聘专家证书,并邀请他们从后人的角度来追忆长辈与国歌国旗的情缘。

李大康动情地对读者说,国歌的每一个音符的调整、每一段旋律的打磨,都凝聚着先辈对国家的赤诚。2024年9月1日,国歌标准演奏曲谱、国歌官方录音版本发布。标准版国歌的发布,是对一切为国歌的创作而努力的前辈艺术家的最好的致敬。而曾浙一则以《五星红旗激励我们奋勇前行》为主题,分享了曾联松设计国旗时的故事,从灵感萌发到反复修改,国旗上的每一颗星,都承载着普通人对新中国的美好期盼。两位先生的讲述真挚而动人,让现场观众得以走进历史细节,更深刻地理解国歌与国旗背后的精神力量。

“胜利的歌声多嘹亮——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歌曲展”也同期在国歌展示馆揭幕。此次展览由国歌展示馆和渡江胜利纪念馆共同主办。展览共选取多首革命歌曲,搭配沉浸式的音乐播放,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解放区建设、开展爱国民主运动、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光辉历程,带领观众感受革命歌曲中蕴含的不屈意志与胜利信念。展览从即日起持续至10月底。

这个国庆前夕,红色文化在这座城市愈发浓郁,市民追随革命前辈的足迹,重温红色往事,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武康路安福路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举行的“聆听父辈故事”——第三季“走读徐汇”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参与。

作为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承载区,徐汇不仅拥有大量珍贵的文保建筑,更浸润着厚重的时代记忆。在此次“聆听父辈故事”中,在导览嘉宾、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副教授周培元引领下,20余位市民组成的队伍,从安福路东首出发,沿安福路与武康路行进,沿途探访了贺绿汀、王宠惠、朱作同、潘汉年、巴金、郑洞国等多位爱国先辈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最后来到武康路135号美杜公寓进行座谈。活动特邀的公寓老住户,讲述了自己从老邻居那里聆听并整理的父辈抗战往事,老一辈地下工作者在波诡云谲的上海滩与日伪势力斗智斗勇、多次完成上级党组织交付任务的精彩故事。

由徐汇区文旅局、区委党史研究室、团区委指导,徐汇区图书馆(土山湾博物馆)主办的此次活动,以“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为理念,将文物普查、抗战纪念与城市行走紧密结合,通过系统梳理和阐释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力推动了文物“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传承”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彰显徐汇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基因。

上海迎国庆的文化活动,除了CityWalk,还有主题音乐会。在喜迎76周年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浦东爱乐乐团于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东·剧场隆重呈现“江山月明”交响音乐会,以此庄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音乐会曲目编排紧扣“纪念反法西斯胜利”与“欢度国庆中秋”双重主题,既有《游击队之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镌刻民族记忆的红色经典,也携手上海示范性群众文艺团队“康桥之声合唱团”共同演绎了气势恢宏的《保卫黄河》,以音乐回溯英雄岁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同时,演出精选了包括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在内的世界名曲,以及《大鱼》《一步之遥》等广受欢迎的中外影视金曲,展现了优秀作品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营造共庆佳节、共享盛世的浓厚氛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