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个国家烈士纪念日,申城举行祭扫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刘春霞
9月30日,正值第12个国家烈士纪念日。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内松柏肃立,气氛庄重。“人民不会忘记”烈士纪念日主题祭扫活动中午时分在沪举行。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胜利广场,一场公祭仪式隆重举行。
// 人民不会忘记 //
由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指导,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主办,上海市拥军优属志愿服务总队与龙华烈士陵园共同承办的“人民不会忘记”烈士纪念日主题祭扫活动,于上午11时在龙华烈士陵园烈士就义地举行。
来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拥军优属基金会、龙华烈士陵园的领导及工作人员,上海市双拥艺术团崇敬合唱队成员,闵行、徐汇、长宁、普陀等区的烈士纪念设施守护队志愿者、少先队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共计120余人来到现场。风雨中,志愿者有序列队领取内含菊花、手套、毛巾等物品的祭扫物料包,以最诚挚的心意告慰英灵。
活动正式开始时,雨丝已变得细密轻柔,仿佛天地亦为之动容,为祭奠活动让出片刻宁静。礼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入场,他们的身影在雨后的清新空气中更显挺拔。全体人员肃立,高唱国歌,雄壮的歌声在陵园上空回荡,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对烈士的深切怀念。
四名礼兵稳稳抬起两个寄托着无限哀思与崇高敬意的花篮,缓步走向就义地,将花篮郑重摆放在刻有英烈名字的碑墙前。全体人员面向就义地深深三鞠躬,无声的敬意弥漫在空气中。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主持人庄严宣布“人民不会忘记”烈士纪念日主题祭扫活动开始后,出席祭扫活动全体人员与上海市双拥艺术团崇敬合唱队一起唱起《国际歌》。慷慨激昂的旋律与歌词,穿越风雨,仿佛与龙华烈士们当年的理想与呐喊隔空呼应。歌声嘹亮,信念如磐,将现场氛围推向顶点。参与者们还纷纷走向就义地刻有英烈名字的碑墙前敬献鲜花。
当日下午,在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指导下,由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与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共同主办的“人民不会忘记”上海市英烈纪念设施定向活动在龙华烈士陵园举行。
活动在庄严的祭扫仪式中拉开帷幕。来自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的180余名中学生肃立于无名烈士墓广场,面向永不熄灭的长明火,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并深深三鞠躬,表达对先烈的无限哀思与崇高敬意。
// 铭记历史,薪火相传 //
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上午9时,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在胜利广场隆重举行公祭仪式,以庄严的公祭仪式与沉浸式主题教育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公祭仪式上,随着国歌奏响,全场齐唱《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回荡在广场上空。随后,全场默哀,悼念那些长眠于历史长河中的无名英雄。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七师分会、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上海尚德实验学校等单位百余名代表参加仪式。现场,学生代表向无名英雄纪念碑敬献鲜花,一束束白菊寄托着后人对英烈的无限哀思与深切缅怀。
公祭仪式后,“铭记历史 薪火相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三楼多功能厅展开。活动以“情景+互动”为特色,通过多元形式让历史“活”起来。师生通过“时空对话”情景剧创新再现抗战场景,演员与观众跨时空互动,身临其境体悟家国情怀。诗朗诵《传承》抒发追思,青少年集体宣誓“强国有我”。最后,参与者沉浸式参观文物展陈,感悟历史、坚定信念。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始终坚持以创新形式推动红色文化融入社会生活,通过构建沉浸式、互动化的教育场景,让历史记忆焕发时代价值。在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通过仪式教育与情境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激发社会各界的爱国热情,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激励年轻一代继承先烈遗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