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南民歌遇到云南民歌,市民文化节民歌大赛有看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邓天银
“白色的咖啡花,开在德宏的艳阳下。”云南德宏的民歌乐团带着他们的“咖啡故事”来到了上海这座世界上拥有最多咖啡馆的城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9月27日晚,“民歌·上海”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颁奖暨长三角江南民歌优秀节目展演在青浦朱家角市民广场体育公园拉开帷幕。这场汇聚长三角乃至云南德宏特色民歌的文化盛宴,不仅为市民带来了视听享受,更展现了江南民歌在传承与创新中的蓬勃生机。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青浦区朱家角镇人民政府主办,青浦区文化馆承办。大赛以“保护传承、鼓励创新”为宗旨,覆盖传统江南民歌、新编江南民歌、江南风创作歌曲三大类别,15个演绎奖各归其主。其中,青浦区朱家角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选送的新编江南民歌《问花名》斩获“最江南”演绎大奖,另有14个节目荣获“江南风”演绎奖。
在展演环节,不同地域的民歌各展风采,让人目不暇接。“水润江南”篇章聚焦江南水乡风情,原生态唱腔与方言演绎尽显吴地韵味。朱家角镇选送的《问花名》无疑是当晚的一大亮点。五位平均年龄35岁的演唱者,既有青年业余流行歌手,也有村干部、上海城市推荐官和青年键盘手。这五位演唱者来自朱家角镇的青浦田山歌培训班,传承人曾逐字纠正他们的发音,而没有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他们在练习中自然而然形成的独特腔调,让歌曲跳出传统框架,最终在新编江南民歌组脱颖而出。
崇明山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次展演中也占据重要一席之地。62岁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品香和60岁的区级传承人王士菊对唱的《山歌好唱口难开》,以醇厚质朴的原生态唱腔,将崇明山歌曲调的宛转悠扬与方言韵律的独特魅力展现无遗,荣获“江南风”演绎奖。松江区新浜镇的叙事田山歌《庄大姐》选段,则呈现了别样的江南风情。这首歌入选《江南十大民间叙事诗》,44岁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沈杰以高亢的嗓音、起伏的旋律,独唱演绎了这段充满地方风情和乡土味道的曲目,也获得了“江南风”演绎奖。
在“山海和鸣”篇章中,最亮眼的无疑是云南德宏民歌的亮相。来自云南德宏的勐巴娜西乐团带来的《德宏咖啡故事》,则为这场江南民歌盛宴增添了山野气息。作为全世界小粒咖啡主产区之一,德宏的咖啡故事已传颂百年。“白色的咖啡花,开在德宏的艳阳下。她比玫瑰更安静,曾满眼都是她”,优美的男声五重唱温暖动人,让现场观众感受到边疆地区独特的文化风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邓天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