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香花桥街道着力打造“一核三片一带”新格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青浦香花桥作为上海市面积最大的街道,承载了青浦新城最主要的产业集群。香花桥街道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融合的治理模式,正着力打造“一核三片一带”新格局。
由青浦区委宣传部、青浦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香花桥街道联合开展的“看见中国·青浦 Discovering China in Qingpu”微访谈活动日前走进青浦区香花桥街道。
一核 以产城融合促经济新生
香花桥街道办事处主任侯廷永介绍说,香花桥街道地处青浦区的“心脏”位置,区域面积达62.29平方公里,是一个复合型街道。街道作为青浦工业园区核心区域,承载了园区93.1%的规划面积,是青浦区重要的产业集聚区。
侯廷永表示,街道构建了“1+1+3+X”企业服务体系(1个企业服务专窗、1个街园联动工作站、“街道-片区-园区”三级服务网络、X项容错机制),组建以班子成员挂帅的“精锐服务队”,实现一对一包联企业。截至目前,专窗和工作站已受理企业事项427家次,今年41家企业光伏项目初审平均审批时间缩短超30%。
香花桥街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特色产业,编制了《香花桥街道企业服务指引》,联合区级部门开展政策解读会,组建问题协调专班,建立“受理-交办-督办-反馈”闭环机制。
参与街道汽车消费节的企业家代表——上海尚德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梁海峰分享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带来的点滴改变。他表示:“街道对汽车消费市场的培育和扶持,给我们企业注入了强劲动力;街道的沟通服务机制也让我们特别安心。”
一带 以城乡融合强发展动能
“我们街道地处青浦新城核心区域,同时拥有广袤的农村,农村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42%,是新城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农业板块。”侯廷永表示。去年,香花桥街道爱星村成功创建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在街道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街道致力于打造新城范围内生态高效、高附加值的乡村产业。目前,已经培育形成25家规模化的农业合作社,其中2家获评市级示范社,“一村一品牌”的发展格局初步成形。
上海农科院信息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张莉侠分享了在街道的牵线搭桥下与东斜村康然都市农业园深度合作的实践案例,她说:“如今,康然都市农业园已发展成为集科技示范与多元经营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基地,西片区更是与市农科院深度合作,建成梨树展示示范基地,成为市农科院对外展示梨树新种植方式、新品种的重要窗口”。未来,上海农科院将联合香花桥街道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融合。
香花桥街道城市推荐官、锐嘉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移动智地产业园党支部副书记张艳就“百支百企结百村”及“村企联建”工作展开了分享,讲述了与街道金米村“结对共建”的经历。她表示:“街道‘村企联建’的常态化机制,通过盘活辖区企业的资源禀赋与核心优势,为农村提供的支持不止于‘输血’,更着力培育其自主发展的‘造血’能力。”自去年起,依托“百支百企结百村”和“村企联建”这一平台,香花桥街道已成功实施了首批7村8企“村企联建”工作。在此基础上,今年年初街道主动对接辖区内15家企业与11个村居开展“一村一企”“一村多企”的深度共建。
三片 以治理融合焕和美画卷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多年来,上海不断探索创新城市治理,网格化管理就是上海基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的新模式。香花桥街道通过“五事”工作体系扎实推进基层治理,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的治理路径。香花桥街道社会工作办副主任杨冠飞介绍说:“‘五事’分别是指:听邻里事、议社区事、办大家事、评公开事和享幸福事”。
物业管理是治理的关键一环,更是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中舰物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刘奎分享了在小区治理过程中的经验。他表示:“中舰物业绘制了‘一张实事清单’——在清河湾佳苑成立‘红舰驿’便民驿站,为群众提供‘9+1+0’模式的便民服务近二十多项;在民惠佳苑社区成立‘红舰墨香阁’,我们提供公益免费书画培训。还自主设计并更新迭代‘破袋神器’‘垃圾细化分拣台’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