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争先实干家|江南造船总工艺师周清华:为巨轮铸就“中国心”
2025-10-0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在长江之畔,中国船舶工业的摇篮——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区内,巨轮巍峨,焊花飞舞。这里,是钢铁与智慧熔铸的舞台,更是大国重器扬帆的起点。江南造船总工艺师周清华,是一位为巨轮铸就“中国心”的追梦人与实干家。他的经历,浓缩了一代船舶工程师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艰辛历程,也映照着中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坚定步伐。

1984年出生的周清华,是湖北监利人,长江水从小就在他心中种下了对船的独特情感。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他进入了被誉为“中国战舰摇篮”的武汉701研究所。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工作稳定,环境优越。

然而,工作三年多后,周清华却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意外的决定:离开研究所,投身江南造船厂。

初到江南,周清华便赶上了公司从建造常规散货船向高端液化气船战略转型的浪潮。他所在的研发部门,瞄准的目标是打破外国在超大型液化气船(VLGC)领域的垄断。

那段时间,他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对着500多页的全英文技术规范,逐字逐句理解、推导、编程。“我必须彻底吃透这门技术,不能让人家卡脖子。”三个月后,他成功编写出具有同等功能的软件,不仅计算结果与商业软件一致,甚至在过程中发现了原规范中的公式错误,这些发现后来被相关机构采纳并修正了规范。

2019年12月,历经六年技术储备,周清华团队终于拿下了全球首单B型舱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的建造合同。那一刻,他百感交集。然而,压力并未减轻,真正的考验——如何按时、保质交船——才刚刚开始。

从拿订单到2021年12月船交付,是周清华口中“最艰难的24个月”。他不仅是研发负责人,还担任了项目的副总工艺师,全程参与建造。从技术方案到现场报验,他都必须“打包票”。

2022年,当首制船顺利交付缓缓驶离码头时,周清华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如今,周清华的团队已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近两百人,汇聚了大量985高校的硕士、博士,平均年龄仅三十多岁,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国家队”。

从长江边眺望船只的少年,到为中国巨轮装上“中国心”的领军者,周清华的职业生涯,与祖国船舶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以周清华为代表的中国工程师,正以“敢为人先”的魄力与“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将核心技术和标准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驱动着中国造船这艘巨轮,在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航程中,破浪前行,驶向更深邃、更广阔的海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