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高科技”1:1复制洞窟,上海市民可在家门口“逛”云冈石窟
2025-10-09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一枚石雕的佛像指甲盖残件直径就有二十几厘米,可以想象当年这佛像会有多么雄浑伟岸。一个石钵有钵有盖,钵体浑圆,钵身上还雕出江崖海水纹,可见当时石雕技艺已到何种发达的程度。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探访10月9日开幕的“云海相望——云冈石窟艺术特展”时看到了大量这样的细节,感受到了令人称奇的扑面而来的石窟艺术。

作为上海文旅2025年下半年重量级文博大展项目之一,该展览于10月10日面向公众开放,展期将持续至2026年3月26日。近年上海出现了一股“石窟热”,来得最多的是敦煌艺术。比较大规模的云冈石窟艺术展,这是第一个。

记者了解到,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北魏王朝开凿的大型石窟群,距今已有1500年之久,是中国石窟造像艺术的巅峰之作,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2001年12月,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展览汇聚云冈文物、3D复原石窟、当代艺术作品,VR交互体验活动,以及30分钟的原创数字艺术作品展演,借助激光造影、当代艺术创作等多元媒介,呈现云冈石窟自开凿、保护至当代活化的全历程。

除了真实的文物之外,“文物+高科技”的呈现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青年报记者获悉,此次展览分为“双展区”。趣看美术馆室内展区分为“化相”“匠道”“光息”“神往”四个单元。云冈石窟最具标志性的第20窟佛首,以及在沪首现真容的第20窟西立佛,也作为本次特展的重磅展品亮相。全景光影厅内的“光息”展览单元为观众打造了一场全息云冈石窟光影艺术。激光造像表演重新定义沉浸式空间,近30分钟、7个篇章内容将云冈石窟的历史、纹样、石刻连环画、第12窟伎乐演奏等“活化”展示。展厅设有4K全景光影、激光雕刻和舞者展演等多种形式,搭载现代科技手法,带领观众踏上一段跨越1500年的北魏人文艺术之旅。

而位于今潮8弄海派文化中心区的户外展区以云冈第12窟“音乐窟”为核心,呈现全球首例可移动3D打印1:1复制洞窟,观众可自由探索千年石窟细节,欣赏北魏天宫伎乐翩跹近日,历经千年沧桑的云冈石窟与上海市民游客展开了一场全新的“线下相遇”。

本次特展还将带来“2023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云冈乐舞的上海首秀。这支乐舞由本次展览执行策展人、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田晴及其团队执导编排,以云冈飞天、力士等形象姿态为蓝本、融合北方游牧民族音乐风格,再现了北魏胡汉艺术交融语境下的乐舞场面。展览期间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这支云冈乐舞都将定期上演。

据悉,力士舞是北魏时期生活与运动场景的珍贵记录,田晴及其编导团队经过5年的探索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勘察浮雕、翻阅典籍,采用人工智能算法与仿真技术首次实现用科技复现云冈舞。本次展览开幕式上,机器人为观众带来的这支以云冈第9窟十组雕刻为原型、失传的舞蹈,吸睛无数,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