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个优质项目巅峰对决,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沪举行
2025-10-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AI+类器官芯片技术平台、高分子人工心脏瓣膜、具身智能海洋机器人、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直接再生回收、4D波导天线毫米波雷达、肺动脉血栓清除系统……为进一步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大力集聚引领科技自主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层次创业人才,10月17日-18日,“国投科创杯”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海聚英才”创业城举行,154个来自全球各地的优质项目在此展开巅峰对决。

“海聚英才”创业城也于10月17日当天揭牌启用,活动现场同步发布了2025年“海聚英才”创新创业活动月系列活动清单,还颁发了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特别贡献奖、海外拓展奖和优秀组织奖。

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参赛项目创出新高

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自2024年9月20日启动,2025年3月开启全球招募,初赛海外和国内30个分赛区火热进行,海外赛区包括美国、欧洲、亚洲等1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赛区包括上海、北京、广州等12个分赛区。

共有来自全球的14723个项目参赛,较去年增长约22%。其中海外赛区参赛项目更是较去年增长约420%。与往届相比,本届大赛参赛项目来源更广、潜力更大,海外项目占比和硬科技含量更高,特别是涌现了更多AI驱动的项目,人工智能已成为各赛道创新基因。

2025年8月1日-4日,914个项目进入复赛集中比拼,最终6大赛道154个项目成功晋级到“国投科创杯”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据悉,本届总决赛的154个项目中,124个为海外项目,参赛项目的选手或核心团队拥有海外工作和留学经历,占比超过80%,品牌全球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其中,种子期和初创期项目占比超过85%;更多AI驱动项目涌现,人工智能已成为各赛道创新基因;45岁以下选手占比达84%,最年轻选手仅19岁;博士占比约66%,硕士及以上占比约91%。本届总决赛充分展现了参赛项目更趋“早小硬”,参赛选手呈年轻化、学历高、国际化程度高等显著特征。

高端装备制造、未来智能、信息技术等赛道有具身智能核心视觉感知传感器、新一代高分辨率商业红外卫星研制、面向低空经济的导航安全技术等前沿科技项目;生命健康赛道有面向微创精准治疗的高磁响应可降解磁控微机器人、新型mRNA-LNP递送技术在原位CAR-T疗法中的应用及产业化等医疗科技项目参赛;绿色环保、文化创意/农业科技领域有智能化高效快装型小型风力发电机系统、人工智能辅助基因编程大豆选种育种等创新项目参赛。

“以赛选才”的过程中,除围绕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关注项目成果原创性及潜在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外,更多关注是否在行业内具有国际领先性,能否填补国内空白等,按照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不同标准进行打分。

本次总决赛由中共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人才工作局指导,上海市海聚英才发展促进会主办,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承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等9家单位协办,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作为战略合作单位,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闵行区人才工作局支持。

“一站式”人才创业新地标“海聚英才”创业城启用

10月17日当天,“海聚英才”创业城(以下简称“海创城”)正式揭牌启用,并为总决赛选手提供路演赛场及赛事服务。作为上海围绕“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全新打造的人才服务新地标,为来自全球各地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人才政策咨询、赋能孵化、投融资对接等,“海聚英才”品牌展示馆、“海聚英才”创业学院、创投基金、会客厅、梦空间、书吧、研习社、汇智坊等特色空间一应俱全。

海创城核心范围17平方公里覆盖“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重点聚焦1.45平方公里,T字形开放式科创街区。具有“城、园、厅、器、站”五类空间载体。作为服务创业人才的核心载体,未来将推动科技成果“从0到1到N”的转化,着力招引学术精英、科研专家、企业家领袖等创新创业人才,形成人才热带雨林,满足创业项目从孵化培育到发展壮大的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2025年外籍人才招聘会、Gate Challenge创新创业大赛、“海聚英才”AI赋能主题沙龙活动、2025年“海聚英才”海外博士人才中国科技行……为营造永不落幕的“海聚英才”品牌活动氛围,以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为起点,2025年“海聚英才”创新创业活动月同样于10月17日正式启动,为期约一个月,全市16个区、临港新片区及各相关单位将紧扣“聚才、创业、链接、融入”四大主题,以“人才聚、人才创、人才赛、人才说、人才享”五大板块,将精心组织30多项重点活动,围绕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主线,聚焦青年群体在创业过程中高度关注的支持体系、发展路径与资源渠道,广泛吸引海内外人才参与到双招双引、创业训练、大赛路演、论坛沙龙、人才服务等多维度创新创业活动中,进一步提升上海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