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突破口在哪、大中小学怎样衔接?国内顶尖名校掌门人共话AI与科学教育
2025-10-19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AI时代,基础的推理运算、记忆等能力是不是可以放一放了?AI+科学教育的突破,关键是什么?10月18日,上海中学迎来建校160周年。在17日下午举行的上海中学建校160周年“AI+科学教育”主题研讨书记/校长沙龙上,来自国内顶尖中学的掌门人齐聚一堂,围绕“AI+科学教育”展开交流,探索AI赋能科学教育的学校实践智慧与未来展望。

此次“AI+科学教育”主题研讨书记/校长沙龙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世界顶尖中学联盟校书记/校长、“华东六省一市”科技高中联盟校书记/校长、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14协同组学校书记/校长、上海市教委直属高中与上海中学基地校、对口交流学校书记/校长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等顶尖高校教授代表齐聚一堂。交流中,多位与会者都非常关注“人”的培养。

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坦言,AI是个很厉害的“助手”,很可能改变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学校在“科学+AI”这个方向上会动更多脑筋,尽量多去打造实验室。他介绍说,10年前,上海中学有30来个创新型实验室,现在已经有120多个。

“在今天,AI+科学教育的突破,关键还是在教师,在教师本身具备驾驭新的技术、赋能教学实践的能力。”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认为,教师需要学习技术,掌握这些某种意义上带有颠覆性的技术。

“可能有种说法,认为AI时代到了,那么我们的基础推理运算、记忆等能力是不是可以放一放,但事实上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这些基础运算、记忆可能大部分情况下AI做得比人更好,但人如果放弃这些能力的话,他的高阶思维就无从谈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徐飞说道。

10月18日,上海中学建校16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上海中学冯志刚校长表示,上海中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学校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努力构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创新型中国基础教育顶尖名校,书写建设教育强国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学校发展新篇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