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华东师大花式纪念这件事,最早的留学生也为此回到母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2025年正值华东师范大学来华留学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六十周年。为系统总结六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化中外文明互鉴,推动来华留学工作和国际中文教育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升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华东师大在这个周末举行“留学师大,六秩风华”来华留学暨国际中文教育六十周年系列活动,其中,既有高端论坛,成果展,也有Mini Expo各国风情展,文艺汇演等,60年前的初代留学生也回到了母校,共同见证一路上的发展繁花。
◇ 60年前的初代留学生回到母校 ◇
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当全球化的浪潮漫过岁月长河,当文明互鉴的星火点亮人间正道,华东师范大学的留学教育事业已悄然走过六十个春秋。
上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宣布“接受和培养留学生是我国应尽的不容推辞的一项国际主义义务”,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华东师大主动肩负起这一时代使命,迅速启动相关筹备与部署工作——1965年6月,华东师大正式成立外国留学生工作办公室与汉语教研室,为接纳国际学生、开展对外教育筑牢制度与教学根基。
华东师大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黄美旭在作《来华留学暨国际中文教育六十年工作报告》时指出,华东师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从最初的几百人到现在一学年的5000多人,从单一的国家到如今涵盖130多个国家,60年来已培养了10万多名国际校友,遍布世界各地。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华东师大建设有从本科到硕士、博士,从专业学位到学术学位,面向中外学生的完整学历教育培养链。
时间回溯到1965年8月19日。那一天,210名越南青年跨越山海来到上海,走进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成为该校首批外国留学生,开启了华东师大以汉语为纽带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征程。
黄茶,正是当年那批越南学子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是华东师大对外教育交流史的见证者与亲历者。此次,这位已年近八旬的特殊国际校友专程远道而来。黄茶深情回望了在华东师大的求学时光:“1965年的我刚满18岁,从越南中部的一个农村来到中国留学,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青春时刻。从中越边境的凭祥火车站登上直达上海的国际列车后,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们像家人一样欢迎我们。”华东师大就是这群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第二个家。
毕业后,黄茶进入越南河内大学中文系任教,并担任中文系翻译室主任,他不仅是杰出的教育者,更是中越教育合作的播种者,培养的几代越南学生中有不少曾到华东师大留学深造,成为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使中越两国的情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我的华师大,你是我青春年华的一切,岁月会老,初心不褪……”在质朴的歌声中,中外师生共同演绎了由黄茶亲自作词谱曲的《我的华师大》,悠扬旋律里满含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
今年恰逢中越建交75周年。华东师大发布《中越中文教育合作倡议书》,为中越语言教育合作按下“升级键”。《中越中文教育合作倡议书》提出共建中文专业、共筑“中文+”人才培养体系、共享智慧教学平台、共办学术交流四大方向,致力于构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三位一体合作机制,为中越人文交流与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 载歌载舞文化交融共筑友谊桥梁 ◇
10月19日,“留学师大,六秩风华”来华留学暨国际中文教育六十周年系列活动——第十九届国际文化节在华东师大普陀校区举行。国际文化节历经十九载精心培育,已成为展现多元文化、促进文明互鉴的闪亮名片。本届文化节因恰逢学校来华留学暨国际中文教育六十周年,更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意义,有近100名国际校友从世界各地回到了母校,还有来自兄弟高校的代表们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伙伴们远道而来,共同庆祝这场多元文化的盛典。
来自哥伦比亚的大卫海纳用多国语言向大家问好,并分享自己实现中国梦的三个秘诀,毕业后的他成功创业,现已成为促进中外贸易合作的桥梁;在校国际学生代表、泰国学生朱杰龙在顺利完成四年本科学业后,重返母校继续攻读研究生,从青涩的国际新生到校园活动的常客再到学生组织的中坚力量,他一直为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和突破着。
在Mini Expo各国风情展上,来自73个国家的学生旗手整齐亮相,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在阳光下飘扬,象征着多元文化在华东师大校园里的汇聚与交融。各国特色歌舞、音乐等节目轮番上演,灵动的舞姿、鲜活的旋律,瞬间将观众带入一场沉浸式的环球文化之旅。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观众们手持特制的“护照”穿梭于各个展位之间,沉浸式体验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
本届风情展上还新增了阿联酋、所罗门群岛、巴哈马、巴林、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的展位,来自更多国家的国际学生加入到了这场文化嘉年华的盛会中。
来自土耳其的丁梦乡是土耳其展位的负责人,今年是她第二次参加文化节,“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在舞台上展示各自文化,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播文化、促进交流的梦想。”
“2018年,是我和华东师大文化节缘分的开始。”摩洛哥展台负责人马鑫说,对所有中外学生来说,这场文化节,都是一段满是欢笑的珍贵记忆。
夜幕降临,来华留学六十周年主题文艺汇演在众人的期待中拉开序幕。振奋人心的鼓点瞬间点燃现场气氛。俄罗斯、日本、缅甸、越南等各国学子用灵动的舞姿展现了不同地域的独特文化。俄罗斯、塔吉克斯坦、马里等国的国际学生共同演绎昆曲《游园惊梦》,惊喜呈现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瑰宝;蒙古学生舞蹈《蒙古之魂》传递出草原文化自由、质朴与生命的韵律之美;在充满诗意的古典舞《清庭映月》中,国际学生们风姿绰约,展现了中国舞蹈的古典韵味。由中外学生合作弦乐伴唱的《喀秋莎》,引起全场共鸣。
华东师大中外学生与上海纽约大学国际学生联合表演《刀剑如梦》,中外乐器奏响和谐共鸣,武术招式与韵律节奏巧妙融合,尽显东方神韵与青春活力。多国国际学生的歌曲串烧《戏韵华章》以戏曲韵律为骨,时代心声为魂,仿佛开启了一场生动的古今对话。由日本学生独唱《我爱你中国》,用真挚歌声诉说对中国这一“第二故乡”的深情。中外师生带来合唱《这世界那么多人》,感恩校园相遇的缘分,见证彼此青春成长。中外学生共同带来歌舞《相亲相爱》,在欢快氛围中为晚会画上圆满句号,留下文化交融的珍贵记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