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门户与绿色航道比翼齐飞,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迎来“高光时刻”
2025-10-2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郭颖

上海机场10月17日发布“沪来沪往·适易中转”品牌,全面提升全业务中转能级;10月20日,全球首艘甲醇电动集散两用船“远醇001”号在上海首航,标志着我国内河航运新能源应用实现重大突破。正在举行的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亮点频发。

打造全球旅客中转出行首选地

上海机场发布中转品牌“沪来沪往·适易中转”

实现“国内+国际”“空空+空地”“浦东+虹桥”“客运+货运”全业务类型、全服务链条中转能级提升!在10月17日下午举行的2025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上,上海机场发布中转品牌“沪来沪往·适易中转”,打造全球旅客中转出行首选地。

枢纽机场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中转,随着当前越来越多的外国旅客近悦远来,选择在上海机场抵离或中转,上海机场以提升旅客服务体验为切入点,聚焦“产品+服务+效率”综合转型升级,推出了中转品牌“沪来沪往·适易中转”。该品牌兼具枢纽定位和上海特色,聚焦“产品+服务+效率”综合转型升级,形成“三客三货”六大产品和“四适四易”八大服务,实现“国内+国际”“空空+空地”“浦东+虹桥”“客运+货运”全业务类型、全服务链条中转能级提升,不断强化枢纽功能,持续提升旅客体验度、舒适度、满意度,全力打造世界级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在客运“空空中转”产品方面,目前已有14家航司在上海开展中转业务。上海机场携手联检单位进一步完善浦东机场T1通程联运功能,新增T2通程联运功能,实现各类中转场景全覆盖。同时,进一步缩短中转衔接时间,全力支持更多航司开展中转业务,为旅客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中转航班选择。

在客运“两场中转”产品方面,市域机场线开通后,上海虹桥、浦东两场通行时间缩短至40分钟。上海机场携手东航依托市域机场线,开设“空港通”服务,在虹桥、浦东机场设置专用服务柜台,为东航旅客提供跨两场提前值机、行李托运等服务。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空港通”产品服务功能规模和航司覆盖范围。

在客运“空地中转”产品方面,上海机场携手苏州、昆山等地打造上海机场异地城市航站楼,为长三角城市旅客航空出行提供高效、便捷运输环境。未来,随着上海东站建成投运,浦东、虹桥两场将形成兼具航空、高铁、市域铁路、地铁等功能的综合交通枢纽。

在“四适四易”八大中转服务方面,浦东机场已实现国内、国际24小时通关,同步设置了8处免费过夜休息区,提供1018个休息位和228个充电插座;还布局了淋浴房、休息舱,24小时便利店和餐饮店。浦东、虹桥两大机场组建“酒店品质联盟”,为中转旅客推出多项服务。浦东机场串联场内200多家优质店铺形成“美食购物网”,旅客一键下单后,餐食等可通过送餐机器人直达登机口,日活量高达1.26万人。此外,在旅游服务指示标识、网络连接、行李查询、消费支付等环节,也都有一系列服务举措。

上海机场集团总裁周浩表示,上海机场在行业新周期中,枢纽规模和中转功能双双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下一个五年,上海机场将进一步强化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功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更好满足旅客出行新期待、新需求,围绕打造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高水平建设浦东机场四期工程。

开创内河绿色航运新模式

全球首艘甲醇电动集散两用船在沪首航

时值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全球首艘甲醇电动集散两用船“远醇001”号首航仪式10月20日在上海港罗东集装箱码头举行。标志着我国在内河航运新能源应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全新路径。

“远醇001”号是一款融合液态新能源动力与智能控制技术的集散两用内河船舶,总长64.9米、宽12.6米,型深3.5米,载重1500吨,最大可装载64个标准集装箱。该船动力系统配置先进,搭载2台280千瓦甲醇发电机组及2套258千瓦时的锂电池组,通过直流母线变频电控设备实现并网,驱动2台150千瓦推进电机。借助直流组网技术与多工况设计,船舶实现了甲醇清洁能源与锂电储能的高效协同,集高效、环保、节能与舒适等优势于一体,为内河航运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方案。

航运业的绿色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此番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发布了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倡议,进一步推动形成绿色航运发展新格局。

据国际海事组织(IMO)数据显示,航运业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推动能源结构升级迫在眉睫。作为理想的绿色船舶燃料,甲醇不仅是煤基清洁燃料,更可通过风光电制氢耦合二氧化碳规模化制备,成为风光电的优质载体及液态化氢基燃料,被Longspur Research评为“船用绿色燃料最佳选择之一”。

上海目前在航运绿色转型领域积极布局。《上海市推动国际航运燃料绿色转型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以打造国际航运绿色燃料加注港口为抓手,构建绿色燃料应用体系,并逐步将国际航运绿色燃料应用优势延伸至内河航运。

仪式现场,上港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署绿色航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推动甲醇电动技术在绿色航运及绿色港口领域的推广应用,为内河航运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作为连续15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港口,上海港率先推进大型集装箱船舶绿色甲醇产业链建设,同时积极探索甲醇在内河航运的试点应用。此次上港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的合作,将整合双方产业链资源与优势,围绕港区非道路移动机械、场内运输车辆、驳船等应用场景,深化绿色航运、绿色港口及智能化运作等领域的合作。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召兴表示,此次合作将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深度协同,加速能源应用转型,逐步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构建绿色可持续的液态新能源发展模式,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首航仪式当天,吉利控股集团还现场展示了部分甲醇电动重卡产品,进一步展现了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布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郭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