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芭蕾航母驾临沪上:马林斯基剧院艺术总监揭秘《海盗》魅力与舞者培养之道
2025-10-23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头戏,“世界芭蕾航母”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携镇团之作《海盗》于10月22日至23日登陆上海大剧院。演出开票即售罄的火爆场面,印证了中国观众对这支百年名团的热切期待。10月22日晚,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安德里安·法捷耶夫现身“演前谈”,分享了剧院独特的舞者培养体系、对《海盗》的艺术解读以及对上海观众的深厚情感。

舞者培养:技巧与心灵并重

谈及马林斯基的舞者培养,法捷耶夫强调:“技巧固然重要,但对我来说,马林斯基学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心表演——身体表现与心理表现各占一半。演员的技巧和外观表现仅占一半,用心演绎才是我现在更关注的。”他透露,剧院对年轻舞者的选拔不拘一格,“我们挑选人才的标准不在意名校背景,不会只选瓦岗诺娃芭蕾舞学院的学生。我们向全世界敞开大门,欢迎不同芭蕾学派的年轻新秀加入。”

这种开放态度源于对艺术融合的重视:“各种流派间技巧与想法的互相补充,对我们至关重要。”法捷耶夫介绍,剧院今年新招了两位国外舞者,他们已迅速适应舞团生活。对于年轻舞者的成长,他感慨道:“一个芭蕾舞者的职业生涯约20年,5年成长期,10年黄金期。我们需要用10年甚至更久的幕后训练,才能换来在舞台上与观众的对视。”因此,他特别鼓励年轻舞者:“要通过眼神与观众交流,传递对芭蕾的热爱和对角色的理解。这种心与心的交流,比任何信息传递都更生动直接。”

《海盗》魅力:技巧与叙事的完美融合

作为本次巡演的核心剧目,《海盗》以高难度炫技和浓郁的异域风情著称。法捷耶夫盛赞该剧:“它深受观众喜爱,音乐轻松易懂,即便孩子也能沉浸其中。剧中加入的性格舞片段为芭蕾增色不少。”他特别提到经典的“三人舞”和“海盗双人舞”:“这些舞段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叙事的载体。米多拉的32个挥鞭转展现她的坚韧,阿里的连续旁腿转则彰显男性舞者的豪迈,是考验技术的试金石。”

对于马林斯基版本的独特性,法捷耶夫指出:“我们传承了马里乌斯·彼季帕的经典编舞,彼季帕的贡献不仅在于数量,更在于他的动作和姿态都能传递信息,帮助舞者理解角色。”他强调,《海盗》的魅力在于“扎根现实世界的叙事,通过写实的力量勾勒自由与反叛的线条”,与《仙女》《吉赛尔》等经典芭蕾形成鲜明对比。

上海情缘:以艺术之美建立心灵联结

这并非马林斯基首次访华,法捷耶夫对上海观众的热情印象深刻:“我们每年都来中国,上海观众的期待让我们倍感荣幸。”谈及与中国观众的关系,他用一个问题作答:“我们能不能让上海观众震惊?能不能留下更好的印象?”为此,本次巡演特意安排了两套不同的演员阵容:“22日的卡司是经验丰富的世界知名舞者,如维多利亚·捷廖什金娜、罗曼·别利亚科夫;23日则起用年轻演员,有些是第二次参与巡演,甚至有位新人今年刚入团。这对观众来说也是一份新鲜礼物。”

法捷耶夫坦言,希望通过演出让观众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当幕布升起时,观众能沉浸在艺术中,这就是我们想与上海观众建立的联系。”他期待《海盗》能给上海带来惊喜:“我们希望观众看完演出后会回味、讨论,仿佛我们把芭蕾的魔力传递给了他们。”

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250余年的历史,堪称俄罗斯芭蕾艺术的缩影。从彼季帕的《睡美人》《天鹅湖》到现代编舞家的创新之作,舞团始终保持着对经典的敬畏与对创新的追求。法捷耶夫表示:“我们的保留剧目既有彼季帕的经典,也有巴兰钦、福赛等现代编舞家的作品。如果一个舞团只守着传统不发展,就没有未来。”

本次《海盗》演出,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将现场伴奏,近两百人的豪华阵容尽显“芭蕾航母”的实力。法捷耶夫强调:“马林斯基的成功在于团队的凝聚力——志同道德的人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我们下一步会加强现代芭蕾的编舞与呈现,完善演出质量,让观众每次都能感受到艺术的震撼。”

随着《海盗》在上海大剧院的精彩上演,马林斯基再次用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艺术底蕴征服了中国观众。而法捷耶夫的分享,不仅揭示了百年名团的成功秘诀,更让人们看到了芭蕾艺术跨越国界的永恒魅力。在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这场“海盗”传奇无疑将成为一次难忘的艺术盛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