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企业更年轻了,2025“创·在上海”开启加速营
2025-10-2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10月23日上午,由“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指导,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办,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创·加速营”正式开营,近300家晋级企业组半决赛的企业齐聚现场,共同开启赛前加速新征程。记者了解到,今年参加创赛的企业“更年轻了”,而“硬核”程度丝毫不减。

刚满三岁的创业企业很“硬核”

上海天域光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刚满“三岁”,这是企业第二次参加创赛。“第一次参加创赛的时候我们才一岁,刚刚创立,当年就拿到了国赛的优秀奖。”天域光联通信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倩武告诉记者。

而每次参赛,都会有一个新的感受。“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创赛都能给我们提供不同的支持。”张倩武说,两年前,这家初创企业正处于产品的初步验证阶段,而现在面临的是确定将来的攻坚方向,以决定研发的资源投入,也需要学会如何处理和资本市场的对接。

“无论是两年前还是今天,这些问题我们都能在创赛中找到答案。”他告诉记者,就比如今天的加速营上,安排了非常专业的导师为企业进行量身定制,作为专业投资人的导师就解答了他在各种商业化选择中感到疑惑的问题。“所以每次参赛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凝练和提高的过程。”

这家来自上海大学科技成果转换的科创企业,主要产品围绕目前正火的商业航天中卫星互联网赛道,为卫星及地面的激光通信提供处理终端,这也是卫星互联网产业中空间基础设施里的一个核心组件。“通俗来讲,我们在天上建的基站是为将来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提供宽带服务,我们的产品就是基站里面的心脏。”

张倩武告诉记者,从2022年成立到现在,企业经过产品研发、小批量地面验证到小批量空间在轨验证的阶段,今年进入到了逐步量产化的进程。未来2~3年内将做到量产定型。

为全球科技型初创企业打造首选地

“近年来上海创赛中参赛企业年轻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言挺告诉记者。

今年的创赛限定了参赛企业年龄,最高年龄不得超过8岁。“以前不限制参赛企业年龄,我们曾经做过统计,10岁以上企业的年龄占到15%左右。今年我们限定年龄之后,发现创始年龄的平均数接近3年,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从初创团队来看,高管创业、高知人群创业比例明显上升,占到了近40%。

言挺表示,这些参赛的初创企业和团队都有很高的成长潜力,一是研发投入较高,二是企业所拥有的专利估值也较高。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来看,研发投入占整个营收的百分比,人工智能约达到25%,集成电路能达到45%,生物医药近70%。“虽然早、小,但都很硬核。”

针对这些年轻的初创企业,上海创赛在后续的支持方式和力度上也进行了改变。“今年我们在奖项设置上明显向初始团队和初创企业倾斜,以总决赛的一、二、三等奖为例,初创团队、初创企业和成长企业的比例为2:2:1,获奖名额将更多地向初创团队和初创企业倾斜。”言挺表示,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理念被进一步贯彻。

为何对年轻企业有如此“偏爱”?言挺表示,3~8岁之间的成长企业,大多已经跨过了创业“死亡谷”,作为科创中心,在服务企业时更多的是让企业有更加精准的获得感。而初始团队或者0~3岁的企业,整体的创业失败率或企业“死亡率”非常高。

“这并不代表产品、项目或技术不好,甚至有些技术具有进口替代或者填补国产空白的潜力,但由于商业模式走不通或者在某个关键时刻缺少金融活水的浇灌,最终没有走出来。”言挺表示,这也是走过了13个年头的创赛如今在支持方式和力度上更有意识地向初创企业倾斜的原因,以服务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打造“全球科技型初创企业最佳首选地”。

“前辈”为“后辈”授业赋能

2012年创立的上海橙科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去年获得一等奖,创始人王晖今天成为了为“后辈们”分享经验的“老师”。他告诉抱有创业理想的年轻人,创业的初心是想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全球竞争中把握主动权、赢得话语权。

“正是有这份初心,让我选择把上海作为起点,这里有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顶尖的研发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创新生态,是挑战高端芯片实现产业突破的理想之地。”王晖将企业的核心定位于专注于高速网络传输芯片这一战略领域,已实现高速网络芯片的自主研发与量产,不仅打破了国际垄断,更为国内算力集群和下一代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高性能可依赖的国产化核心方案。

在他看来,“创·在上海”是一个“选骏马”的卓越平台,营造了让科技企业茁壮成长的创新环境。“创赛对我们意义重大,它既是提炼技术的试金石,让我们在同台竞技中不断突破,也是嫁接资源的立交桥,通过以投代评机制和未来之星训练,为我们对接资本,提升管理能力,更是企业发展的助力,加速了我们的市场拓展和人才集聚的进程。”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大赛已累计吸引超7万家科创企业报名,1.7万家优质企业获得市级创新资金扶持约20亿元,有效发挥了创新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今年共吸引近8000家企业和团队申报,经过层层选拔,企业组近300家优秀企业与团队组20强成功会师半决赛与总决赛。

2025年,大赛全面升级,通过构筑“赛事矩阵”形成了全年办赛新模式。“创·加速营”则是大赛晋级企业冲刺阶段的关键赋能环节。在“线下一对一辅导”环节中,参赛企业被分为10组,与资深导师面对面深度交流,部分优质项目现场即获得投资意向,实现了高效、精准的赛前赋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