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三位顶尖科学家的分享,同济师生感叹:太受启发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逻辑缜密又极具深度,分享中满是对科研的热忱,尽显顶尖科学家的严谨风范。”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开幕之际,三位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获奖者在同济大学精彩开讲,与同济师生分享科研探索背后的故事。
〓 基础研究不易,热爱可抵万物 〓
三位顶尖科学家分别为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名誉教授斯科特·D·埃默尔(Scott D.EMR)、犹他大学生物化学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韦斯·桑德奎斯特(Wesley SUNDQUIST)和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名誉讲席教授孙理察(Richard SCHOEN),2025顶科召开前夕,他们亮相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的学术论坛。
两位“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得主围绕ESCRT通路展开深度分享,从基础机制到疾病应用,层层递进解析这一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关键发现,展现了基础科研对人类健康的深远意义。
“我们最初在酵母中筛选突变体时,从未想过会揭开如此重要的细胞转运机制。”埃默尔教授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教授。他于2001年发现了首个ESCRT复合体ESCRT-I。这一开创性的发现解释了细胞如何分辨需被降解的蛋白质,这是细胞信号调节和细胞废物清除的关键。科学发现从不能一蹴而就,他和团队的科研历程持续了数十年。

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得主、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名誉教授斯科特·埃默尔(Scott D.EMR)
如果说埃默尔教授的研究聚焦“细胞自身的运作”,韦斯·桑德奎斯特教授则将视角转向“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他是HIV研究领域的世界级权威,尤其以其在理解HIV如何从宿主细胞中“出芽”和释放的分子机制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而闻名。

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得主、犹他大学生物化学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韦斯·桑德奎斯特(Wesley SUNDQUIST)
他生动地向同学们阐述了艾滋病病毒(HIV)如何“劫持”宿主细胞的ESCRT通路完成出芽与传播:“HIV的Gag蛋白就像一把‘钥匙’,能精准结合宿主细胞的ESCRT因子,从而利用细胞自身的‘运输系统’实现出芽。”在他的分享中,同学们感受最多的是他对基础研究的热爱,报告中,他多次强调:“基础研究的每一点突破,都可能成为对抗疾病的重要武器。”
〓 既要扎根经典,又要敢于创新 〓
“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得主孙理察教授则带领师生走进抽象而精妙的数学世界,以《黎曼几何的研究主题》为题,梳理这一学科的发展脉络,展现了数学思维对理解自然规律的独特价值。

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名誉讲席教授孙理察(Richard SCHOEN)
作为当代微分几何与几何分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之一,孙理察教授将深奥的几何直觉与强大的分析工具完美结合,不仅解决了一系列“大问题”,更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深刻影响了几何学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发展方向。
“黎曼几何的诞生,源于人们对‘空间’认知的突破。”他从高斯的“内蕴几何”讲起,逐步引入黎曼的开创性工作——将几何研究从平面、曲面拓展到更高维的抽象空间,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供了关键数学工具。
在与Brendle合作证明“微分球面定理”的研究经历时,他们曾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偏微分方程方法与几何直觉结合,解决传统方法无法突破的瓶颈。通过对比不同证明思路的优劣,孙理察教授生动展现了科研中“试错-调整-突破”的过程,让在场师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不仅是逻辑的严谨,更是思维的创造”。
面对台下不少以数学为专业的学生,孙理察教授分享自己对数学研究的体会:“好的数学研究,既要扎根经典,又要敢于创新,更要关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就像黎曼几何为物理学提供支撑一样,数学的价值往往在跨学科应用中得以最大化。”
在交流环节,他再次强调了“跨界”的重要性。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凯文向孙理察教授请教“如何平衡经典理论学习与前沿问题探索”,孙理察教授对此回答道:“经典是基础,但不要被经典束缚。我建议大家在深入学习的同时,多关注其他学科的需求。比如物理学中的问题可能会为数学研究带来新方向,就像我当年研究Ricci流,正是受到微分方程与几何交叉的启发。”
〓 搭建一个平台,启发科学精神 〓
这次难得的与三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同场交流的机会让同济师生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听完两位教授的精彩讲座,我深受启发。他们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的价值,如细胞生物学与病毒学的结合、结构生物学与功能研究的结合,为我们解决科学问题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林昶东说,这也启发了他的教学思维,“未来培养学生时,可以鼓励同学们尝试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看待问题,打破学科壁垒。”
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王雨桐则说:“孙理察教授把深奥的黎曼几何讲得生动易懂,尤其是他分享的研究故事,让我明白顶尖科研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这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深造的决心。”
现场得到了与孙理察教授的交流机会,杨凯文很是激动。“讲座非常精彩,展现了数学大师对几何分析不凡的理解,也启发我去尝试将一些现代数学工具用于本领域经典问题的研究。”他告诉记者。
据介绍,三场讲座作为“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获奖者校园行”活动之一,由同济大学、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会主办,同济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承办。
活动不仅为师生搭建了与顶尖科学家直接对话的平台,更向青年一代传递了“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正如孙理察教授在寄语中所言:“愿你们永葆对科学的热爱,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