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科学家如何打开科学之窗?三位科学家这样说……
2025-10-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 吴恺/图

在科学探索的璀璨星河中,顶尖科学家的成长轨迹和思想洞见,如同照亮后辈前行之路的一盏盏明灯。今日,在临港中心,2025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的三位获奖者——斯科特·埃默尔、韦斯·桑德奎斯特与孙理察,在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提问采访时,他们都提及青少年时期培养科学兴趣的重要性和成长环境的引导作用。

兴趣萌芽

点燃科学热情的“关键瞬间”

谈及科学兴趣的起点,三位科学家的回忆里满是鲜活的细节,正是这些“关键瞬间”,为他们打开了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名誉教授斯科特·埃默尔,将最初的科学热情归功于老师与童年探索。“在我们小时候学习的时候,老师对一门学科带来的热情往往会对我们产生影响,正是这种热情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他回忆道,为了满足这份好奇,自己还主动向父母“定制”礼物:“我通过向父母要生日礼物或节日礼物,让自己加深对科学的了解,比如有一年我要求得到一套化学实验装置,另一年是一台显微镜,还有一年是一个建筑积木套装。”

斯科特·埃默尔至今记得用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的惊喜,“我沉浸在对事物的理解之中,比如使用显微镜从池塘里取出东西,放在上面观察生命,观察那些微小的生物、细胞等。”高中时,这份兴趣进一步加深。“我最初对海洋生物学非常感兴趣,但由于我对遗传学产生了极大的热情,认为遗传学有助于理解科学,所以我从海洋生物学转向了遗传学,最终进入了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生院。”

犹他大学生物化学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韦斯·桑德奎斯特的科学启蒙,始于一次暑期自然探索。“小时候,我参加了一个暑期自然探索项目,学习了岩石之间的硬度比较,比如哪种岩石会划伤另一种岩石等知识,这让我很有启发。”这段经历虽未直接让他选择生物化学,却在他心中埋下了探索自然的种子。

在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名誉讲席教授孙理察看来,他科学之路离不开从小的生长环境。“我小时候生长的社区,那里的数学和科学都很受欢迎,我认为这对我产生了影响。”除了大环境的熏陶,身边人的支持同样关键。“我的高中老师对我非常关心,这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认为这些是主要的原因。”正是这些外部支持与个人兴趣相结合,让他开启几何分析与微分几何的世界,如今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论坛赋能

为学生搭建聆听科学家的桥梁

在今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现场,记者遇到了多位来自上海中学东校的高中生。谈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对临港新片区参会学生的影响,三位科学家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积极评价,并用“令人兴奋”“令人惊叹”“很棒”三个关键词形容论坛的独特价值。

斯科特·埃默尔认为,论坛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前沿科学的绝佳机会。“邀请来发表演讲的专家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导者,他们带来的是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与思考。我相信,对于中国的学生们来说,这将是一次非常令人兴奋的论坛。”在他看来,近距离聆听顶尖科学家的分享,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进一步激发探索欲。

韦斯·桑德奎斯特结合自身参会体验,说道,“当你走出实验室、走进论坛,你会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学习者,更是科学的一部分。而且在与领域内科学家交流时,你会自然而然受到他们的激励。”他坚信,这样的交流能让年轻人更清晰地看到科研道路的方向,“我相信这些科学家们的经历与见解,会成为激励年轻人坚持科学探索的重要力量。”

在孙理察看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这类论坛打破了顶尖科学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在聆听分享时,你会发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而且通常都很友好。这种感受非常好,能让学生放下对‘顶尖科学家’的敬畏,转而产生‘我也能做到的信心’。我认为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能够与科学家直接接触,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与成长经历,这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正如三位科学家所言,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不仅是一场全球科学思想的盛宴,更以真实的经历、近距离的交流,为临港学子展示了科学兴趣培养的多种可能,也为他们未来的科学探索之路,点亮了更多希望之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 吴恺/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