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银发经济”的流量密码,上海银发生活节背后有一群青年策展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受访者/图
当“银发经济”首次被写入文件,当太多的老人反映一年一度的“老博会”不解渴,上海的商场里多了一群踩着点位的青年策展人。
他们让外骨骼机器人走进商场中庭,把“轮椅驾校”搬进购物中心,用AI中医镜吸引爷爷奶奶排长队。1994年出生的陶欣恬和1996年出生的邹雨婷,她们都是策展人,先后参与操盘普陀、静安、崇明的三场银发生活节,把mini“老博会”搬到市民家门口。
“家门口老博会”如何从0到1,又如何在笑声与掌声中让银发消费真正“活”起来?这两位青年策展人剧透了不少幕后故事。
轮椅也要“驾照”
老闺蜜“肩颈操”燃动全场
“右转、倒车、过减速带——优秀!”今年10月16日,在静安合生MOHO户外广场,一条10米“迷你赛道”引来不少市民的围观:老人坐轮椅,小辈导航,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项目公关经理、上海市养老产业促进中心主任邹雨婷举着“驾照”记分牌,现场笑声不断。

这里正在举行由静安区老龄办、民政局主办的上海静安银发时尚生活节,把“轮椅驾校”首次搬进商场的创意是策展团队共同头脑风暴的结果。“传统展示没人看,得让第三代推着爷爷奶奶一起玩。一些老人开着开着就会将轮椅开到车行道上,分外危险。第三代的参与能将坐轮椅的安全知识科普给爷爷奶奶。”邹雨婷介绍说。
舞台前,银发小技能展示正在热身。已经坐了一下午的三位老闺蜜待音乐一响便自发起身,跟着节拍活动肩颈,动作比台上的老师还快半拍。活力四射的“肩颈操”瞬间点燃现场,围观人群越聚越多。时隔2周,邹雨婷在回忆这一幕时仍兴奋不已,“当时在场的人都被几位阿姨‘青春不老’的健康操深深感染了,掌声、笑声此起彼伏。顿时‘盘活’了人气。”
邹雨婷曾在养老产品行业做过,深谙“互动”“跨界合作”才是银发经济的流量密码。静安的这场银发时尚生活节,她和团队成员做了精心策划。
步入L1园中庭,“美食·颐养”展区汇聚了老字号和国内外知名品牌,集中呈现适合老年群体的膳食与营养品,现场提供试吃、抽奖等互动环节。移步“美妆·风雅”区,老人们在美创静界体验智能AI皮肤检测,参与肖像照打卡等。“美满·家园”展区除了展示银行的多样金融产品与服务方案外,还设有昌平街区党群服务站花车,方便市民获取友好商户的详情。
转至B2园中庭,“美居·智家”展区展示了多类适老化家居产品。“美景·悠游”展区则展示了丰富的银发旅游产品。现场还有不少老人体验老年鞋、外骨骼机器人等助行装备。
把mini“老博会”塞进商场
10人小队的“多面手”日常
“别人逛商场买衣服下馆子,我逛商场看布局。”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项目主管、银发生活节策展人陶欣恬笑着说。

今年7月25日,由市民政局、市商务委主办的“全国养老消费季·上海银发生活节普陀站”在中海环宇城MAX正式启动,中海环宇城MAX也成为普陀区首家“长者友好商城”。
生活节举办前夕,她和团队成员把商场从B1到5楼“踩”了数遍——哪里打造成适老化样板区、哪里作为游戏展示区、哪里摆放开放式浴缸等,都在她和同事们脑子里排兵布阵。
不同于传统展览公司“市场部、策展部”泾渭分明,陶欣恬所在的“小而美”项目团队只有十来号人,却得包办策划、招商、陈列、运营、应急等全流程。
“一个人就是一条流水线。”她负责的普陀站,从选品开始就和时间赛跑:先列出“健步鞋、开门浴缸、电动护理床”等生活必选项,再给能享受15%~30%政府补贴的展商打星标;还要再引进几家适老化改造的展商,推出小型样板区。
陶欣恬把“双赢”写进方案:展商获曝光,商场得客流,消费者拿补贴。开展首日,人流如织,她松了口气。
更让她惊喜的是现场还遇见了一些“老博会铁粉”。有的老人明明不住普陀,却跨区来报到。“小姑娘,你们明年还来吗?”这句追问,成了她的团队成员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上周六,陶欣恬和团队成员又在普陀开展了一场敬老节活动。现场的AI中医镜测试人气十足,只要对着镜子伸舌头、通过机器在手腕上把脉,就能知道身体状况。很快,这款“神器”到来的消息不胫而走,现场还排起了长队。这让陶欣恬领悟到,“黑科技”产品对银发展会引流的作用。
从“几天市集”到“全年展馆”
青年策展人的下一站
“让助老变成一场嘉年华,就是我的KPI。”邹雨婷说,银发生活节就像一座“流动科普馆”,比如很多老人此前并不知道一款买菜专用、带刹车的助行器,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推行—驻车—折叠”,围观老人才知道“原来除了拐杖还有这么稳当的选择”,不仅能买,还能“以租代买”。也许一位50岁的中年人还不需要,但因为有了这次体验,有了记忆点,到了七老八十的时候没准就能想起来,把潜在需求提前激活。
前不久,她和团队成员还赴军休所策划了一场银发生活节,军休所的老干部化身“产品测评官”,给各种养老产品打分写评语。
这些“玩法”背后是她和团队成员的“用户洞察”:军休老干部阅历深,要给他们“发声权”;老年大学的学员爱热闹,就给舞台和音乐;爱宠人士爱喵星人汪星人,就让展会搭上领养活动的便车。
普陀的mini老博会刚收摊,崇明区“家门口老博会”——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暨上海银发生活节崇明站活动又在崇明万达广场举行。
活动前夕,陶欣恬和团队成员再次赴远郊策展。“银发经济不是一锤子买卖,得做用户分层。”陶欣恬举例说,比如市区重“黑科技”,郊区重“实用性”;市区要“潮流”,郊区要“补贴”。
据邹雨婷透露,民政部门有意向把三四天的mini老博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并筹备银发产品创新体验馆等常设点位。
对她们而言,策展已从一份工作变成一次“代际对话”。“当爷爷拉着我说‘下次带老伴来体验’,我觉得所有加班都值了。”邹雨婷笑道。陶欣恬认为,年轻人用创意和脚步丈量银发需求,上海的三场银发生活节只是起点。未来,还有更多商场中庭、社区广场,将变成“银发乐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