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累计安装AED设备8190台,“配得好”还要“能用、敢用、会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10月29日发布消息,《2025年在居民小区和重点公共场所增配750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为民办实事项目已提前超额完成。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安装AED设备8190台,这一成果标志着上海在构建“黄金四分钟”急救体系、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且坚实的一步。
◆ AED显威社区,成功挽救七旬老人生命 ◆
10月10日上午,宝山区杨行镇康桥水都居民区发生的一场紧急救援,成为上海AED配置成效的生动实践。当时,一位年约七旬的老伯在居民区活动室突发心脏骤停,瞬间失去意识,生命体征岌岌可危。危急时刻,该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吴佳迅速反应,在同事的协助下,立即取来小区内配置的AED,对老人实施除颤急救与心肺复苏。
经过及时有效的现场救助,加之120急救人员的快速转诊,老人的情况逐步趋于平稳,被顺利送往附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作为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命神器”,AED是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的核心设备。据近年数据统计,上海市每年约2.8万例院前心跳骤停事件中,有七成发生在居民社区——这一数据清晰表明,社区已成为院前急救的“主战场”,也因此成为AED配置工作的核心发力点。
据悉,此次AED增配实事项目,明确将居民小区作为AED定点投放的核心区域,重点推进落实本市1000人以上人口规模的居民小区(占全市小区总数约50%)至少配置1台AED,同时统筹在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公园等其他重点公共场所增配设备。项目原定目标为2025年底前新增配置AED设备7500台,使本市AED配置水平超过50台/10万人,通过均衡分布确保重点区域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兼顾其他区域的急救保障,让惠民成果覆盖更广泛市民。
为确保项目精准落地,市卫生健康委首先对16个区的现有AED配置情况、下设街镇与居村数量、居民小区分布及人口密度等基础信息开展全面底数排摸。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多渠道投入模式,推动各区、相关单位及社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支持本市AED设置工作的合力。
此外,上海还建立市级AED配置工作专班,落实定期调度、通报与评估机制,确保项目推进精准高效;制定科学合理的配置规划与年度实施方案,且增量配置标准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切实落实“一区一策”。
截至当前,全市提前完成7500台的既定目标,1000人以上大型居民小区的AED覆盖率显著提升,重点公共场所的设备补充工作也同步完成,初步构建起“社区为主、多点辐射”的AED布局网络。

◆ 推动AED从“配得好”到“用得上” ◆
AED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配置数量”上,更关键在于“关键时刻能用、会用、敢用”。为此,市卫生健康委同步推进“设备运维、技能培训、宣传引导”三大保障措施,全力推动AED从“静态设备”转变为守护生命的“动态生命线”。
在设备管理方面,上海正加速建设“AED一张网”项目——由市医疗急救中心牵头,构建覆盖全市的AED一网统管平台,同步开发电子地图功能,未来该功能将接入“随申办”APP。届时,市民通过手机即可实时查询身边AED的具体位置与设备状态,实现“一键找设备”;平台还将对所有AED进行实时监控,实时监测电池电量、电极片有效期等关键指标,从根本上解决“设备过期、失效”的隐患。
在技能培训方面,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红十字会、各区卫生健康委及专业培训机构,推出“送训上门”服务。培训对象不仅包括AED投放点周边的物业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重点人群,也面向有学习需求的社会公众,培训内容聚焦心肺复苏(CPR)与AED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将颁发红十字救护员证。截至10月10日,全市已完成83775人次的配套培训。
在宣传引导方面,上海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全方位普及AED使用与急救知识:市健康促进中心及各区卫生健康委设计制作36张AED宣传海报与折页,在社区、公共场所广泛张贴发放;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185篇科普文章,内容涵盖AED使用方法、心脏骤停急救流程等实用知识;组织499场线下科普讲座,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互动教学,进一步提升市民对AED的认知度与接受度。
◆ 浦东新区AED配置:1500台覆盖大社区 ◆
作为上海人口最多、社区数量最集中的行政区之一,浦东新区在此次AED增配项目中成效显著,其进展与规划也备受关注。
在AED安装工作进展上,浦东新区严格按照市、区两级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总体安排及市卫生健康委的工作指导,将1000人以上人口规模的居民小区作为配置重点。截至目前,浦东新区已完成1500台AED的配置,AED配置水平达到50台/10万人,且实现1000人以上居民小区全覆盖。所有AED均重点分布在居民小区的岗亭、门卫室等便于取用的位置,确保居民24小时可随时获取设备。
针对已安装的小区AED,浦东新区建立“设备运维+技能培训”的闭环管理机制,保障设备正常运行与居民规范使用。在运维方面,实行“隔日巡检、每周点检、季度维保”制度,同时由小区物业指定专人负责日常检查与每日自检,确保电池电量充足、电极片在有效期内,保障急救事件发生时AED“拿得出、用得上”。在技能培训方面,区卫生健康委会同各街镇红十字会落实“送训上门”服务,严格按照“配置1台AED对应10名救护员”的比例,针对AED投放周边区域人员、重点人群及社会公众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截至目前,浦东新区已完成15000名应急救护员的培训工作。
接下来,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将根据市、区工作要求,落实《浦东新区AED配置三年计划》,逐步有序推进AED配置工作:2026年计划新增1400台AED,年底前实现AED配置水平超过75台/10万人,重点推进1000人以下人口规模的居民小区配置AED;2027年计划新增900台AED,年底前配置水平超过100台/10万人,重点推进2000人以上人口小区根据人口规模适当增配,并同步推进相关重点公共场所的AED增配工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