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怀送进“银发”心田,青年志愿者服务重阳节银龄游园会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文 受访者/图
10月29日,正值重阳佳节,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暖意融融,一场主题为“‘风’尚重阳 ‘暖’游银龄”的文明实践活动顺利举行。这场专为“银发一族”打造的节日盛会上,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志愿者,为活动增添了一抹亮色。与以往单纯的节日庆祝不同,这场活动也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普陀区正在推动节日主题活动从“仪式庆祝”向“常态实践”转变,而一系列创新举措的落地,让这个重阳节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叔叔,您把嘴巴张开来,我帮您看看……您这里牙结石有点严重,牙龈也有些肿胀,平时刷牙是不是容易出血?”在“健康义诊区”的口腔摊位前,来自上海市儿童医院社工部的青年党员志愿者李艳红正弯着腰,仔细地为一位老伯检查口腔。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是托起幸福晚年的重要基石,李艳红没有使用生涩的专业术语,而是像自家小辈一样,用老人能听懂的家常话耐心解释:“牙好,胃口才好,身体才棒。这个牙结石就像水壶里的水垢,得定期‘打扫’……”随后,她拿出牙齿模型,手把手地为老人科普了准确的刷牙方法。老伯听得十分专注,甚至拿着牙刷跟着李艳红一起比画,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后,他连声称赞。
李艳红提供的这种“家门口的专业服务”,未来将不再只是节日“限定”。记者从活动现场了解到,普陀区医疗卫生、运动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总队代表共同发布了健康咨询与运动指导配送项目,未来将通过定期下沉开展服务,让辖区老人持续享受到专业健康保障。
本次游园会现场设置了六大主题专区,涵盖便民服务、文化体验、健康咨询、互动娱乐等内容。在“政策宣传区”,青年法务志愿者正耐心地为老人讲解长护险、适老化改造的最新政策;在“手作体验区”,青年们则化身“小老师”,带着爷爷奶奶们一起剪纸、草编,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从引导路线到搀扶老人,从政策答疑到互动教学,这群青年用实际行动,将“关怀”二字送进了每一位老人的心田。
活动现场,情景剧《长风里的“心”灯》生动展现了老一辈的经验传承和年轻党员的创新活力如何交织。而长风新村街道“银龄安居·红色管家”宣讲团的正式成立,以及为普陀区桃浦护理院、信仪敬老院、长风慧忆家园长者照护之家三家养老机构授牌“普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更标志着文明实践的触角已进一步延伸至养老服务一线。这些举措,正是为青年志愿者搭建了更广阔、更常态化的服务平台,让为老服务从“节日慰问”逐步走向“日常陪伴”。
“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能有机会参与重阳节的特别活动,我对文明实践服务为老关怀有了更真切的体悟。”李艳红在义诊间隙感触颇深,“当我看到老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时,我才真正感受到了精准服务群众、‘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切实践行。”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丰富老年人的文娱生活,守护他们的健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青年志愿者们正用自己的行动,为“银龄安居”注入新内涵,为实现老人安享晚年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而普陀区这场将传统节日文化、为老服务、文明实践有机结合的探索,正在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持续、专业的关怀服务,让文明实践的温度直抵人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