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上海多维发力打造银发“幸福圈”
2025-10-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刘春霞 范彦萍 

重阳节之际,上海围绕老年人精神文化和生活品质需求精准发力,推出系列创新举措。自然博物馆开启科普“研学”,邮轮产业升级康养服务,“时光币”促进代际互助,从文化浸润、产业融合到社区支持,全方位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让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升级。

自博馆开启“趣玩学长”科普敬老周

8条研学路线上线

10月29日重阳节,4岁的邱泽辰和外公外婆一起来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寻龙”。邱泽辰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自博馆了,但外公外婆却是第一次,他像模像样地给两位老人当起了小导游。让老年人在亲子陪伴中也能体验到科学的快乐,为老年人打造属于自己的“研学”线路,这正是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启的“趣玩学长”科普敬老周特别活动送上的一份“重阳大礼”。

邱泽辰的外婆张阿姨今年70岁了,这次是第一次走进自博馆。看着各种动物标本,她直感叹:“太逼真了。”一旁的外公则忙着给老伴和外孙拍照。张阿姨告诉记者,外孙对恐龙很感兴趣,得知这次重阳节自博馆有“寻龙”活动,女儿就为老两口和孙子一起报了名,外公还是特意推了老年大学的活动来参加这次特别的亲子活动的。

带上自博馆老师发放的工具包,爷孙三人兴致勃勃地在场馆里打起了卡。“工具包里有我们的科普书籍,还有学习单,上面的内容都能在场馆里找到,大家自己在场馆里边逛边寻找这些素材,最后看看谁是‘寻龙高手’。”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薛会萍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隔代”亲子博物馆探究活动,让小朋友和爷爷奶奶既收获知识,也收获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

探究博物馆的机会不仅只有今天一天。记者了解到,上海自然博物馆还联合了其他8家自然科技教育联盟单位,推出了8条老年科普研学游,并在“不懂九问”科普集市上集中进行了展示。

花鸟鱼虫怎么赏?笔墨文化知多少?气象万千怎么看?传统服饰知多少?中医养生怎么养?草药植物知多少?民族头帕怎么做?造币技术知多少?记者看到,这8条“银龄研学线路”就帮助解答这些疑问。

“我们这些线路都是事先经过了调研,了解老年人的喜好,并考虑到他们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最终设计出来的。”薛会萍介绍道。比如老年人出外游玩喜欢拍照打卡,也会看到很多少数民族服饰,在上海纺织博物馆设计的“服饰之美的自然而然”研学线路中,可以详细了解不同民族服饰的纹样故事,辨别质地,学会如何清洗不同质地的服饰。老人生活中每天都会关注天气预报,宝山气象科普馆的“探秘气象万千”研学路线中,既可以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诞生的,还能体验一回“气象主播”,在气象观测基地里亲手学习使用雨量计;关注中医养生的老年人则能在上海中医文献馆的“药食同源话养生”研学线路中,了解药食中的自然知识,感受中华传统饮食智慧,学习正确的饮食习惯……

薛会萍告诉记者,所有这些线路的主题也都和自然博物馆有关联,都能在自博馆中找到相应的展区展品,也有自然科学的学习课程。“像今天就有一条在上海植物园的‘神奇的药用植物’线路,也是跟我们自博馆的科普课程内容相互衔接。”

每条线路1个半小时,适合老人的身体承受程度,也会配备一些需要的设施。研学活动自今年9月试行以来,已经开展了4次,每条线路都吸引了100多位老人参加。“很火爆,老人们觉得很新颖。”薛会萍表示,针对老年人的科普类活动比较少,尤其是请他们走到科普场馆里来,这样的活动形式很受老人喜欢,尤其是有些课程后还有手工制作活动,也是老人喜爱的环节,可以将这段记忆保留下来。

据悉,“趣玩学长”是上海自然博物馆专为老年群体打造的原创科普活动品牌。通过科普课程、研学游、主题活动、科普集市、科普视频等丰富多样的科普形式,探索以科学教育满足老年朋友“求知、审美、自我实现”的成长性需求,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宝山老“邮”所乐品牌焕新升级

4大板块16项为老服务项目将登上邮轮

邮轮旅游早已成为宝山“六大产业”中极具活力的支柱,如何让邮轮这道“移动的风景线”与银发群体的“幸福需求”实现精准对接?10月29日举行的“领航银龄时代·悦享海上传奇——老‘邮’所乐长三角邮轮康养发展大会”上,一系列沉浸式推介生动展现了宝山老“邮”所乐品牌2.0版的升级亮点,科技助老、健康关爱、法治护航、文创赋能等4大板块16项为老服务项目将登上邮轮。

被称为“东方之睛”的国际吴淞邮轮港口已经是亚洲第一的国际邮轮港口,成为宝山一张亮丽名片。宝山老“邮”所乐品牌应运而生,目前正实现从1.0版到2.0版的焕新升级,“船上”增值服务与“岸上”康养旅居链接贯通,为长三角银发群体打造老有颐养的幸福新画卷。

2025年上半年,宝山的邮轮靠泊艘次、旅客出入境接待人次,分别占全国运营量的51%和70%,正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构建船、港、区协同发展新格局。本次大会以邮轮康养为纽带,为广大老年人开启高品质康养新体验,也标志着长三角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石松从宏观视角剖析了银发经济的广阔前景与邮轮康养的独特价值,宝山区以“邮轮”为崭新载体,以“康养”为核心诉求,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为依托,正探索出一条“旅游+康养”“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与此同时,宝山区与江苏镇江、浙江衢州、安徽铜陵三地民政部门共同签订《长三角邮轮康养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并为首批长三角银发邮轮康养体验点授牌。以邮轮康养的“点”拓展为老服务的“面”,长三角养老资源将全面实现联动共享,区域养老旅游资源整合、服务标准互认与发展协同都开始实质推进,为长三角银发群体“旅居+康养”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了发展平台。此外,中国农业银行首发“银发旅游金融服务包”,锦江旅游推出“银发旅游增值服务包”,为长三角银发经济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养老科技是银发经济的突破口,也将辐射带动银发消费、银发旅游跃升提级。宝山区以“实施老龄事业和银发经济发展双轮驱动”为破题思路,努力将产业优势、空间优势、治理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围绕全区“一核两翼”战略布局,引导科技企业加快集聚,为老年人定制的产品研发跑出加速度,康养服务能级有力提升。大会上科技狠活与银发旅游深度融合成为关注焦点。智元研究院、福行出行、得印科技等一批养老科技企业联合展示“银发旅游科技服务包”,持续生发银发旅游创新活力。

“时光币”长啥样?

这个重阳节,“存一段时光,换一份守望”

“‘时光币’是干啥用的?”“能换绿植,也能换一次陪伴,还可以兑换教学。”10月29日上午,由市老龄办、市退管办、浦东新区总工会、市医务工会和市老年基金会联合主办,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的2025年上海市“老年节”为老服务活动在世纪公园湖滨观景区举行。

来自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人社局、市退管系统、市法律援助中心、市医保中心、市律协、市退休职工大学、部分三甲医院等近70家单位、约200名志愿者、60个服务项目,把银发生活一次性“打包”上线。

“存一段时光,换一份守望。”今年由市老龄办、市民政局主办的“沪助养老时光汇”嘉年华活动格外引人注目。活动以“时光币”为纽带,吸引很多银发长者和青年人趣味互动——一次陪伴、一场教学、一株绿植,均可转化为可储存、可兑换的“时光币”,让代际爱心在“存”与“取”间双向奔赴。

活动现场,爱心兑换区人气爆棚,“时光币”不仅可以兑换心仪的权益,也可以捐赠。随着爱心树上一枚枚捐赠的“时光币”闪闪发光,爱心树结出了累累硕果。最受青睐的当属“时光寄语墙”,不少老人写下了“愿时光慢些,再慢些”“谢谢你,让我感受到了温暖”等暖心留言贴在寄语墙上,并拉着家人一起拍立得。短短两小时,寄语墙已五彩斑斓,成为“沪助养老时光汇”嘉年华中最温情的风景线。

理发摊前排起长龙,修伞、修拉链、修眼镜等维修摊位同样被包围。医疗区更像“三甲分会场”,量血压的桌子前排起S形队伍。“银发婚恋”摊位前,人群分成两拨:一拨是认真给自己找伴儿的,另一拨是替孩子“暗访”的。

现场,剪纸、面塑、草编、龙凤字、中国结、吹糖人、人像剪影、人像漫画等非遗体验活动更是受到“银发族”的青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刘春霞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