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招到了一批青春合伙人,把曾经冷清的乡村盘活焕新
2025-10-30 青年

25日,友好村举办了四季友好·秋日森友会。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金山区廊下镇友好村,一度是典型的“空心村”。廊下镇友好村党总支书记戈晓莉对第一次走进村里闲置老学校的场景仍记忆犹新:“蜘蛛网密布、杂物堆积,墙面斑驳、破损”。但这个老学校紧邻着村里最美的河道、粮田和一片开阔的林地,“如果能把这些沉睡的宝藏唤醒该多好”。

面对“空心化”的痛点难点,廊下镇第一综合网格依托“党建聚合力 网格正青春”金山区党建引领网格治理(赋能乡村振兴)大赛,成功招募到六家社会团队,一手摸清友好村现有资源与现实需求,一手牵起社会力量的手,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曾经冷清的乡村,一点点盘活、焕新。

招到了一批“乡间合伙人”

自金山区党建引领网格治理(赋能乡村振兴)大赛发布“空心村”赛题以来,戈晓莉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她需要不断向来自企业、高校和社会组织的代表介绍友好村的现状与痛点。“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群沟通,我们也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最终,华东师范大学生环学院“绿魔方”大学生公益团队、美丽乡村志愿者服务队、上海金山区景红园惠民服务社、上海市立幼儿园巾帼志愿服务队、金山区幼儿园男教师成长坊、上海特冒头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六支团队,与廊下镇第一综合网格成功组队,共同助力“空心村”破局探索。

为进一步增强社会团队与网格之间的黏合度,廊下镇第一综合网格创新推出“揭榜挂帅”与“乡间合伙人”机制,通过打造实体平台空间,并提供6~12个月免租期的生态学堂与活动室等优惠政策,成功吸引了一批具备文旅策划、数字营销、生态农业等专业背景的青年创客团队入驻。这些合伙人不仅是空间的使用者,更以“新村民”和“共创者”的身份,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发展注入了专业活力与创新动能。其中,上海特冒头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就已经成为“乡间合伙人”的一员。团队负责人顾伊林表示:“廊下镇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环境,为我们团队提供了理想的实践平台和施展空间,希望和村里共同打造集‘农业+旅游+教育+文化’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唤醒了一片闲置资源

“要做事,先摸清家底。”通过精准梳理闲置资产、生态禀赋和村民需求,联合团队发现友好村虽人口外流,却拥有农林水乡、无动力乐园、开放休闲林地等优质生态资源。这些自然资源犹如一颗颗被尘封的珍珠,成为破局的关键。

根据联合团队的项目计划,这座总面积约480平方米的老旧校舍,如今已被青年的活力和创意全面激活,正被精心打造为一座“生态学堂”。项目规划将其建设为集科普教育、学术交流、创意办公与网红咖啡店于一体的产学研融合新地标,使村里这些“沉睡资源”逐步转化为推动区域发展的现实蓝图,也为新业态的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戈晓莉曾提及的那片闲置林地已焕然一新——步道蜿蜒、休息亭雅致、健身器材齐全,不仅吸引大人孩子常来散步游玩,更成为一处人气旺盛的公共休闲空间,处处洋溢着热闹的生活气息。

点亮了一系列乡村产业

除了闲置空间被唤醒,青年创业项目和社会团队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如,华东师范大学“绿魔方”团队基于友好村生态资源,开发了“自然教育田间课堂”等研学课程,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体验式教育产品;中侨职业技术大学艺术学院志愿者团队开展乡村墙绘美化、农产品文创设计,让艺术融入乡村肌理;同时引入的休闲咖啡馆、文创工作室等新业态,为乡村带来时尚气息。这些团队在项目启动前深入调研,与网格员、村民充分沟通,确保项目契合当地需求,实现“产品—空间—活动”有机融合。

如今,村里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年轻人的身影,公共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各类活动也日渐丰富多彩。比如,通过举办民俗市集、四季友好·秋日森友会、友好村BA等活动,不仅充分展示友好村的自然生态优势,更带动了本地农产品销售,帮助村民实现增收。10月25日,由大赛联合团队共同策划的“四季友好?秋日森友会:每一个季节都值得期待”活动,在村内开放式休闲林地热闹启幕,吸引了来自上海各区的孩子、家长、青年及高校师生齐聚于此,共同勾勒出一幅活力满满的乡村热闹图景。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