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亢奋、深夜emo……来健康集市问诊,青年边玩边与中医药文化双向奔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殷梓/剪辑
睡前亢奋症、起床困难户、脆皮打工人、深夜emo病……这些年轻人的普遍病症,糟糕,竟然全中了!10月29日下午,高东生态园内,“青春‘沪’航·健康同行”青年健康集市吸引了众多市民朋友驻足参与。望闻问切、知识科普、养生功法、趣味打卡,上海中医药大学9家附属医院青年医生和大学生志愿者正为公众带来一场中医药健康服务沉浸式体验。有趣有料的“青年养生局”也就此拉开序幕。
配一剂专治“睡前亢奋症”的中药
为让更多青年了解中医传统文化,把中医药理念融入生活,融入对健康的追求中,“青春‘沪’航·健康同行”青年健康集市暨上海中医药大学“小青杏”医务社工及志愿服务基地联盟活动“青囊”创新创业研习营开营仪式,10月29日下午在高东生态园举行。
健康集市上,9家附属医院青年医生覆盖传统医学科、治未病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医学科等20余个临床专科,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子也专门设置了可爱的互动展板,打造特别版“青年养生局”。其中,在“青年问诊处”,已经提前摆好了10张趣味爆棚的“问诊单”,只管对症下药就好了。
睡前亢奋症、起床困难户,脆皮打工人、深夜emo病、临时性断片症、奶茶成瘾症、八卦觉醒力、社交冷漠症、收藏不看症、吐槽上瘾症……好像种种“病症”都能戳中当下的年轻人。一行小字“尽快治疗,防止人传人”中,尽显诙谐幽默。
记者随机抽取一张“睡前亢奋症”的问诊单,来到“杏会”中医药文化体验区,坐镇的中医学生就根据症状抓取了陈皮、百合、合欢花等用以安神的几味中药材,“不能吃也不能喝,放在香囊里,用来促进睡眠。”医学生提醒道。
“欢迎公众和青年前来到对症下药,除了中医文化体验,现场专业医生更是可以将网络热词化为真正的专业建议,让大家边玩边正视健康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24级康复物理治疗专业李佳说,作为中医药学子,也特别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将中医药文化带出校园,融入社区,让养生更接地气,一起把中医药玩成新潮流。

让年轻人与中医药文化的“双向奔赴”
本次活动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办,高东镇人民政府、第七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团委、中药学院共同承办。
记者看到,青年健康集市设立健康咨询、中医体验、科普讲座、互动游戏等多个环节,用“接地气”的方式,向青年传递健康生活理念,展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实现年轻人与中医药文化的“双向奔赴”。
与此同时,药食同源产品品鉴,三伏贴、耳穴压豆、火龙罐等中医技法体验,中医药文创产品展示等,通过科学内涵与趣味形式的有机融合,让公众直观地感受中医药在“防-治-康-养”全链条保障中的独特优势及中医药文化的创新表达。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孟煜介绍,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务社工及志愿服务联盟自2016年成立以来,依托9家附属医院轮流兼任执行秘书单位,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医务社工志愿服务平台。作为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联盟系列重要活动之一,本次活动围绕青年成长,构筑实践平台;赋能医务社工,提供“中国方案”;引领有志青年,激发向“新”求“质”,面向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彰显医务青年担当。活动不仅搭建起青年成长与实践创新的舞台,更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校园、走进街镇,以区域联动激活传统医学的生动实践。
“我们聚焦青年高频健康痛点,如熬夜脱发、颈椎问题、情绪内耗、职场压力等,针对性地给予治疗方案,同时让形式年轻化,替代传统讲座,让健康知识可以玩着学。在服务一站式上,也进一步整合体检咨询、健康诊疗、运动指导、营养建议等资源,让青年在一个场景里解决多类健康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团委书记万婕告诉记者。
现场,一批优秀医务社工、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得到表彰。上海中医药大学青囊创新创业研习营正式开营,以此开启续写杏林的新篇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殷梓/剪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