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幽灵外卖”,到明厨亮灶,无堂食外卖集聚区有了AI巡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受访者/图
身着整套规范制服的店员正有条不紊地清洗食材,加盖的垃圾桶整齐摆放在角落,墙上“明厨亮灶”系统摄像头实时传输着画面……这是闵行区某共享厨房后厨的日常。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敞口的垃圾桶流着剩菜汤汁,发黑的食用油反复使用,多家店铺“共用”证照成了“幽灵外卖”脱离监管的避风港。
藏在美食城里的“幽灵外卖”
“油污结块的灶台、发霉变质的大米、过期半个月的从业人员健康证……”今年年初,一段关于“赌上厨师职业生涯的蛋炒饭”外卖店后厨乱象的视频在网络发酵,引发上海居民对“无堂食外卖”安全的广泛担忧。
2月,闵行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彭向宇带着线索,走进了辖区内某美食城的地下一层。这里聚集着多家无堂食外卖店,只做线上订单,不接待线下食客,也成了监管容易“留白”的地方。
“推开一家韩式炸鸡店的门,一股混杂着油烟与腥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彭向宇这样描述:店里的垃圾桶没有加盖,排水沟内积存着食物残渣,3名工作人员没戴工作帽、没穿工作服,其中一人还一边翻炸鸡肉,一边夹着烟吞云吐雾。当要求出示健康证时,店员支支吾吾,始终拿不出相关证件。更让人揪心的是,炸锅里的食用油已经变成深棕黑色,显然远超更换周期。
不远处的其他外卖店铺,问题同样存在。更严重的是,这些店铺都无法提供独立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存在“共用”美食城证照的情况。
“这意味着它们脱离了单独监管,成了游走在规则边缘的‘幽灵外卖’。”彭向宇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后续对10余个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的排查中,他们还发现多家商户存在食材直接堆放在地面、健康证过期等问题,违反了《食品安全法》《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等多项规定。“群众‘点外卖’图的是方便,绝不能以‘不安全’为代价”,一场针对无堂食外卖的专项治理,就此拉开序幕。
3月3日,闵行区检察院与区市场监管局进行诉前磋商。区市场监管局当场表示,将对辖区内无堂食外卖食品卫生问题开展线上线下同步监管,推动商铺全面整改。
“不是查完就结束,我们要盯着改到位”
为了让“纸上方案”落地,闵行区检察院开展“地毯式”排查,共检查多个外卖聚集区、档口数百户次,梳理出“证照共用”“卫生脏乱”“人员无证上岗”等42个具体问题。同时,联合外卖平台,打通“线上线索移送”通道,一旦发现问题商户,检察院与市监局同步线下核查,核实后平台即时下架相关商品,实现“线上线下双闭环”。

此外,检察院与市监局还结合实际提出“一聚集区一方案”的要求,针对不同区域的商户特点发放整改清单,比如对某共享厨房优先引入“明厨亮灶”摄像头,让后厨画面实时可查,努力将其打造成区域规范化样本,对问题集中的某美食城,直接推动关停整改。
“不是查完就结束,我们要盯着改到位。”检察官先后5次到多家美食城开展“回头看”。从工作人员的工作帽是否佩戴,到健康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再到食用油的颜色是否正常,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当看到曾经油污满地的后厨变得整洁有序,检察官们才松了口气。

6月13日,闵行区检察院的听证室里格外热闹。2名人民监督员、1名人民调解员坐在听证席上,涉案美食城的管理人员、属地街镇、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悉数到场。大屏幕上,整改前后的对比照片格外醒目,直观的变化,让听证员一致同意“本案结案”。

在双方的共同推动下,某共享厨房已在原有美食城证照之下,试点“1+n”的“一证一店”经营模式,即在美食城管理方取得餐饮服务管理或餐饮服务类经营项目许可的同时,引导各入驻经营者同步取得餐饮服务类项目许可。此外,该共享厨房配套安装“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根据系统内自带的阳光厨房AI巡检功能,利用AI自动识别后厨违规行为和有害生物,即时通报问题并责令整改,实现无堂食外卖的有效监管。截至目前,共开展网巡13次,发现问题9个,已全部整改闭环。
“以前后厨油污结块、垃圾桶不盖的情况早就没了,现在我们作为‘益心为公’志愿者,每天也会主动自查,这摄像头就像‘照妖镜’,让大家不敢松懈、不能松懈。”检察官开展“回头看”时,美食城经理由衷地说道。
“无堂食”≠“幽灵外卖”
“无堂食≠幽灵外卖,预制≠低质”。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崔丽丽认为,“幽灵外卖”指的是商家实际经营地址与公示的许可证等地址不一致的情形,而无堂食的“外卖专营店”与其无必然关联。事实上,无堂食外卖投资创业门槛和经营成本低,适应各类消费层次需求,是对传统餐饮经营模式的有益补充。
由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和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编制的《上海市“放心外卖”食品安全白皮书》显示,有近四分之一受访用户愿意接受“独立外卖专营店”。
数据显示,上海餐饮外卖消费整体展现出了“高频刚需”的特征,54.58%的受访者每周点餐超过3次,这类受访者中19.85%每天点餐1次及以上。此外,66.49%的受访者在周末或节假日订购外卖。
白皮书指出,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主要源于安全基准、透明公示与品牌背书。数据显示,64.81%的消费者认为“后厨实时直播及操作过程可视化”最能提升信任度。63.28%的被调研对象认可“用户评价无食品安全差评”和“使用食安封签包装”对商户信任度的提升效果。其他公示行为如“‘放心店’认证”和“后厨实景照片”的认可度也均超过60%。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2月以来,已有11.7万家商户在美团开通了“明厨亮灶直播”,全面覆盖了商场连锁餐厅、社区夫妻店及外卖店。预计到2025年底,将有超20万家商家加入“明厨亮灶”。
“现实中,‘幽灵外卖’占比极小,但因隐蔽性强、危害突出被高频曝光。”崔教授表示,从市场整体来看,外卖平台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日益严格,绝大多数商家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并拥有实体门店,监管体系的持续完善已大幅压缩“幽灵外卖”生存空间。
记者获悉,美团外卖已于今年初上线“明厨亮灶”专区,商家可申请开通“明厨亮灶”直播,消费者也可以推荐商家加入。从今年9月开始,平台提供了更大额度“明厨亮灶”硬件补贴和现金助力金。外卖餐饮商家可通过自荐或推荐方式报名,完成设备初装入网、持续在线开播、核验认证后,将收到现金补贴。同时,美团“明厨亮灶”补贴将增加至5亿元,用于帮助商家提升后厨透明度,共同提升消费者信任。
崔教授表示,近年来,上海食品安全总体有序可控、稳中向好,去年全市主要食品总体监测合格率为99.4%。各方进一步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责、公众监督”的社会共治新格局,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受访者/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